汉语有宾长“被”字句的生成机制研究——兼论不同语言学理论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本文关键词:汉语有宾长“被”字句的生成机制研究——兼论不同语言学理论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更多相关文章: 隶属关系 整体—部分关系 有宾“被”字句 常规性 习语性
【摘要】:汉语有宾"被"字句中的领属关系可分为隶属关系和整体—部分关系,而亲属关系本质上并非领属关系。据此,文献中基于隶属关系和整体—部分关系所形成的有宾"被"字句可以基于最简句法的操作原则形成常规性和习语性两种次类句式,而基于亲属关系的"张三被打死了爸爸"则不合语法。文章基于合并操作的最简理念为两类有宾"被"字句提供了统一的生成机制,并指出自然语言句法生成机制的运作并不能完全独立于程式性语言单位,因此汉语句法研究既要遵守句式生成的原则性也要顾及因使用频率累积而成的习语性。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隶属关系 整体—部分关系 有宾“被”字句 常规性 习语性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汉英会话自我修补对比研究”(14BYY14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JJD740010)
【分类号】:H146.3
【正文快照】: 0.引言类似于“张三被土匪抢走了三件行李”这样的有宾“被”字句在语法研究中有不同的称谓:“被”字句带宾语(吕叔湘1965)、间接被动句(Huang et al.2009)和保留宾语被动句(徐杰2004),不同的称谓体现出诸家学者在理论分析方面的差异。吕叔湘(1965)秉承的是汉语具有独立“被”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思颖;;作格化和汉语被动句[J];中国语文;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华;;徐杰《生成语法的“语类”与传统语法的“词类”比较研究》述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司罗红;;疑问特征及一般疑问句的生成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徐江胜;;试论古汉语句子的焦点和焦点的凸显方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徐茗;比字句结果项与比较点的联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张孝荣;;汉语话题结构及其优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熊仲儒;;汉语等同双宾句与等同范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王素改;;话题是一种语用到语法的投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8 宋红晶;;《论语》中的兼语句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9 黄鹂;胡静;;英汉语的移位对比分析微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10 廖洁;;试论转换生成语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波;姬东鸿;孙程;吕晨;;基于特征结构的汉语主谓谓语句语义标注研究[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亓艳萍;;小学儿童运用被动句表达的调查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3 王玉婷;;现代汉语“核心更加靠后”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赵明慧;李平华;;“V+T+N”和“V+N+T”句式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武宏琛;;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研究述评[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2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罗天华;施格语言的形态—句法关联[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俊阳;现代汉语双事件结构衍生关系的被动式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5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向二兰;汉英助动词句法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香玲;汉语兼语式的语义重合与话语功能的认知语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朴顺姬;现代韩国语被动表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余成林;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朱艳华;载瓦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程艳;日语被动态汉译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佳;浅析《训世评话》中的兼语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戴佳;现代汉语特殊结构“V+得+发+X”[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尹方园;“VA”动结式表层语义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郝敏;现代汉语广义领主属宾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江苗;马山壮语“形容词+NP”结构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唐文成;越南学生汉语“是……的”句式的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曹思海;《醒世姻缘传》“被”字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王宣予;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汉语“得”字补语句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2 吴庚堂;“被”字的特征与转换[J];当代语言学;1999年04期
3 熊仲儒;汉语被动句句法结构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年03期
4 邓思颖;经济原则和汉语没有动词的句子[J];现代外语;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波;语篇层面的“被”字句及其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殷相印;《骆驼祥子》“被”字句定量分析[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3 周红;论“被”字句的反向致使性与句式特征[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石田琢智;;试论“被”字句[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5 辛承姬;;包含有连动关系的“被”字句[J];汉语学报;2005年01期
6 潘文;;“被”字句的语体差异考察[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张云峰;;《型世言》特殊“被”字句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黄月圆;杨素英;高立群;张旺熹;崔希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被”字句习得的考察[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2期
9 安丰存;;再论汉语“被”的句法地位及“被”字句[J];汉语学习;2007年01期
10 聂鸿英;;“由”字句、“被”字句之比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继超;高月丽;;“被”“把”同现句与“被”字句比较研究[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许小星;亢世勇;;基于标注语料库的“被”字句语义分析[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柯航;;现代汉语“被”字句的HNC分析[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周静;;从三结合角度看对外汉语句式教学——以“被”字句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单士兵;告别2009 期待送走“被时代”[N];潮州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朴乡兰;近代汉语表使役与表被动的“教/叫”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0年
2 丁勇;元代汉语句法专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金御真;汉语被动表示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鹏;“被”字句在法律语体中的分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武秋Y,
本文编号:772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72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