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字句的自动释义与句式变换研究
本文关键词:“把”字句的自动释义与句式变换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把”字句 变换分析 框架识别 自动分类 自动释义
【摘要】:针对"把"字句在机器翻译中的困难,探索一种规则和统计相结合的"把"字句的自动释义和句式变换的方法。具体的计算步骤为:(1)根据"把"字句与其他句式的变换关系,将"把"字句分为不同的小类,并总结出每一小类的句法语义特征,得到"把"字句的语言模型;(2)选取北大中文树库中的"把"字句作为语料,并标注上每一小类句式的句法语义特征,从而得到富含句法语义信息的标注文本;(3)在此基础上,分别用组块分析的方法和完全句法分析的方法来对"把"字句进行自动识别;(4)再利用判别式机器学习的方法来对"把"字句进行自动分类。在识别结果和分类结果的基础上,根据释义模板和变换模板得到了一个"把"字句的自动释义与句式变换程序。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
【关键词】: “把”字句 变换分析 框架识别 自动分类 自动释义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No.12&ZD175,No.12&ZD227)
【分类号】:H085
【正文快照】: 1引言“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常用句式,在语言学本体研究领域,有关“把”字句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特点的研究数量众多且成果显著。但在计算应用方面,单就“把”字句的分析并不多见。而且目前主流的机器翻译系统对“把”字句的翻译并不十分理想。曾对Google在线翻译系统进行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强,张伟,俞士汶;汉语树库的构建[J];中文信息学报;1997年04期
2 崔希亮;;“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3期
3 袁毓林;;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和语义特征[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3期
4 叶向阳;;“把”字句的致使性解释[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2期
5 詹卫东;;论元结构与句式变换[J];中国语文;2004年03期
6 薛凤生;试论“把”字句的语义特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01期
7 张旺熹!100083;“把”字句的位移图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03期
8 张伯江;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J];语言研究;200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鑫;基于主动学习的汉语依存树库构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柳国栋;;《论语》重叠词略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王葆华;同动式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宏帆;;“把”字句的习得研究及其教学——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小婕;;数词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云靖;北京话音节发音的时间结构[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严伟剑;疑问代词“怎么”“怎样”“怎么样”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成凯;;Fillmore的格语法理论(上)[J];国外语言学;1986年01期
2 顾阳;论元结构理论介绍[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3 程工;评《题元原型角色与论元选择》[J];国外语言学;1995年03期
4 韩万衡;德国配价论主要学派在基本问题上的观点和分歧[J];国外语言学;1997年03期
5 王跃龙;姬东鸿;;汉语树库综述[J];当代语言学;2009年01期
6 刘挺;马金山;;汉语自动句法分析的理论与方法[J];当代语言学;2009年02期
7 徐烈炯,沈阳;题元理论与汉语配价问题[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8 陆俭明;变换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9 吴葆棠;为什么不能说“把书买了。”?[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10 袁毓林;论变换分析方法[J];汉语学习;198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车万翔;基于核方法的语义角色标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丽杰;汉语语义依存分析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陈霄;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中文组织机构名识别[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高玲玲;基于依存语法的汉语句法分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李正华;依存句法分析统计模型及树库转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宁,王小珊;“把”字句的语用功能调查[J];汉语学习;2001年01期
2 张静;从“把”字句和“将”字句的语用分布看语体类型[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高立群;;“把”字句位移图式心理现实性的实验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2期
4 王景荣;新疆汉语方言的“把”字句[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柯飞;汉语“把”字句特点、分布及英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12期
6 李昌年;“把”字句使用的语用限制条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7 刘祥友;《水浒全传》中的“把”字句[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8 黄月圆;杨素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把”字句习得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1期
9 叶向阳;;“把”字句的致使性解释[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2期
10 宣恒大;“把”字句研究综述[J];宜宾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吕f^;;“把”字句的一种特殊隐含意义[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宏帆;;“把”字句的习得研究及其教学——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伟真;;论非“把”字句转换为“把”字句的限制条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4 黑维强;;陕北绥德方言的“把”字句[A];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13年
5 高立群;;“把”字句位移图式心理现实性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王蕾;;“把”字句的英语表达形式新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泉;;现代汉语“把”字句足句成分初探——WO的分类体系[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留生;“把”字句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2 赵志清;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3 金道荣;论阿尔泰语法背景下的汉语“把”字句偏误的生成机制与教学对策[D];北京大学;2010年
4 翁姗姗;现代汉语非典型“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5 高亚亨;汉语心理认同类“把”字句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金贞儿;致使义兼语句与“把”字句的构式转换及其理据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蕾;“把”字句及其英语表达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田靓;汉语作为外语/第二语言教学的“把”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9 郑杰;处置范畴汉日语序对应关系之类型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伟;现代汉语“把”字句的多视角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菲菲;传统模式及多媒体模式下“把”字句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云佳;论“正在”进入“把”字句的允准条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月美;“把”字句对否定词的选择限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孟杨;致使性“把”字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余俊宏;现代汉语“把”字句的句法语义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
7 李静;“把”字句状语的多维考察[D];四川大学;2004年
8 张蔚虹;《歧路灯》“把”字句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任朝阳;兼语句变换为“把”字句的语法、语义限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季静;表感觉认知变化的“把”字句和“使”字句的差异[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93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93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