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定语后置结构分析
本文关键词:上古汉语定语后置结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上古汉语 原始汉藏语 话题型语言 中心语-定语 语序变化 语义结构
【摘要】:"中心语+定语"是上古汉语的基本语序,该语序的形成有其语义上的机制,即遵循"大名+小名"的"整体+部分"的语义表达需要。"整体+部分"的语义组合结构是原始汉藏语的一种遗存。同时,"中心语+定语"的语序,可能与上古汉语属于话题型语言存在关系。而"定语+中心语"的语序变化可能受到"定语+之+中心语"结构的影响。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上古汉语 原始汉藏语 话题型语言 中心语-定语 语序变化 语义结构
【分类号】:H141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一)问题的引出定语后置是指一个结构从语法上分析是“中心语+定语”的一类语言现象,如:(1)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战国策·齐策》)此例中的“诸民+当偿者”从语法结构上分析是“中心语+定语”。吕叔湘认为因为加语太长,放在端语之前不方便,所以将加语移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鸿音;番汉对音和上古汉语[J];民族语文;2003年02期
2 罗琦;《诗经》中的“木”字和“琼”字——兼说上古汉语中的大名冠小名语序[J];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02期
3 时良兵;也谈上古汉语的“夺+之+名”结构[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4 孙玉文;从“闻”“见”的音变构词看上古汉语有被动构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徐世梁;;从音变过程看上古汉语与藏语的元音对应[J];南开语言学刊;2007年01期
6 秦敏;;上古汉语变声构词研究述评[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陈仕益;;上古汉语兼语前置句二题[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毛志刚;;上古汉语复音因果关联词语[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9 李方桂;叶蜚声;;上古汉语的音系[J];语言学动态;1979年05期
10 С.Е.Яхонтов;叶蜚声;陈重业;杨剑桥;;上古汉语中的复辅音[J];国外语言学;198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逄方慧;;试论上古汉语“于”、“於”的发展及其用法——以出土文献为材料[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2 罗智光;;试论古无次清音[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迎泽;上古汉语及物动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2 杨作玲;上古汉语非宾格动词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丹;上古汉语“道路”类词语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2 胡明珠;上古汉语方位词所涵尊卑观念解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毛志刚;上古汉语因果连词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孙冬妮;上古汉语助动词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张丽;上古汉语颜色词概述[D];四川大学;2007年
6 霍文杰;上古汉语“在”词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王芳;《陈书》连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罗涛;上古汉语名源动词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9 达正岳;上古汉语数量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范妍南;中古小说中的判断句[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794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94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