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HSK中结构助词“的”的韵律语法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4 22:39

  本文关键词:HSK中结构助词“的”的韵律语法偏误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的” HSK 韵律语法层面 偏误分析


【摘要】:“的”字研究进行了近半个世纪,各种观点和发现不一而足,大多集中于语义、语法层面,而从“的”字韵律角度进行的专门研究却不多见。本文试从韵律语法角度研究带结构助词“的”的短语中“的”字隐现现象,并尝试将其运用到具体实践,即留学生的偏误中去。根据结构助词“的”的多用及漏用,将偏误类型分为语句重音偏误、节奏松紧偏误、音节组配及音步组向偏误。依据HSK语料库对结构助词“的”的偏误现象进行统计分析,找出留学生“的”字掌握的易错点,试提出一些教学建议。论文第一部分从语法、语义语用及韵律层面上梳理了长期以来结构助词“的”字隐现的相关研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意义。第二部分界定了韵律的含义及其层级分类,介绍了音步方向、音节组合、节奏重音等用于后文偏误分析的相关韵律理论,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制约结构助词“的”隐现的韵律语法规律。第三部分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163条结构助词“的”的偏误现象进行分类统计,明确“的”字多用、漏用的具体数量以及所占比例。并按照重音偏误、节奏松紧偏误、音节组配及音步组向偏误进行归类,得出它们在多用漏用中所占数量和比例,解释所得数据结果,研究偏误产生的原因,从韵律角度探寻留学生学习“的”字用法难点和易错点。第四部分针对所探讨的偏误原因和结构助词“的”的使用重点及难点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关键词】:“的” HSK 韵律语法层面 偏误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3
  • 1.1 研究缘起7
  • 1.2 结构助词“的”的相关研究综述7-11
  • 1.2.1 语法层面结构助词“的”的隐现研究8-9
  • 1.2.2 语义语用层面结构助词“的”的隐现研究9-10
  • 1.2.3 韵律层面结构助词“的”的隐现研究10-11
  • 1.2.4 结构助词“的”使用偏误的研究11
  • 1.3 研究方法11
  • 1.4 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11-13
  • 第二章 相关韵律理论13-21
  • 2.1 汉语的韵律语法13-15
  • 2.1.1 韵律语法的含义13-14
  • 2.1.2 汉语的韵律层级14-15
  • 2.2 相关韵律语法理论15-18
  • 2.2.1 音步实现方向15
  • 2.2.2 音节组合常规15-16
  • 2.2.3 重音理论16-18
  • 2.2.4 汉语内部的节奏松紧18
  • 2.3 韵律语法制约下结构助词“的”的隐现规律小结18-21
  • 第三章 韵律语法角度下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分析21-35
  • 3.1 结构助词“的”的偏误情况统计21
  • 3.2 结构助词“的”多用的偏误情况分析21-24
  • 3.2.1 结构助词“的”多用的语句重音偏误22-23
  • 3.2.2 结构助词“的”多用的节奏松紧偏误23-24
  • 3.2.3 结构助词“的”多用的音节组合及音步实现方向的偏误24
  • 3.3 结构助词“的”漏用的偏误情况分析24-28
  • 3.3.1 结构助词“的”漏用的语句重音偏误25-26
  • 3.3.2 结构助词“的”漏用的节奏松紧偏误26-27
  • 3.3.3 结构助词“的”漏用的音节组合及其实现方向的偏误27-28
  • 3.4 偏误原因分析28-35
  • 3.4.1 结构助词“的”的相关韵律规则复杂30-31
  • 3.4.2 母语的负迁移31-33
  • 3.4.3 目的语的过度泛化33
  • 3.4.4 教材与教师的误导33-34
  • 3.4.5 对韵律教学的忽视34-35
  • 第四章 教学建议35-43
  • 4.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渗透韵律知识教学36-37
  • 4.2 丰富讲练形式,提高学习效率37-42
  • 4.2.1 随遇随教原则37-38
  • 4.2.2 贴近生活、结合语境原则38-39
  • 4.2.3 正误对比法39
  • 4.2.4 搜集偏误,集体纠错法39-40
  • 4.2.5 强化练习示例40-42
  • 4.3 强调语体意识,倡导语感培养42-43
  • 结语43-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晓玲;;福建南安方言结构助词“其”的连用格式[J];中国语文;2012年01期

2 王建业;浅谈中小学结构助词教学[J];青海民族学院;1978年04期

3 张宛方;;谈结构助词“的、地”的分合[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4 朱峻之;论“所”为结构助词及其实用意义[J];学术论坛;1987年06期

5 朱峻之;论“所”为结构助词及其实用意义[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6 石锓;元代结构助词“的”研究[J];兵团教育与研究;1992年02期

7 陶柯;结构助词“的、地”应该严格区分使用[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8 杨帆;;平顶山方言中的结构助词“哩”与“那”[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9 王迪;;浅谈结构助词“的、地、得”用法[J];语文天地;2010年16期

10 陈淑梅;鄂东方言中表状态的结构助词“得”[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国鹏;宋正国;;小学儿童掌握汉语结构助词的特点[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2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雷梦婕;;“VP的/为好”结构前副词分布初探[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家永;由两道高考题谈“是”字的表强调用法[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2 黄川模;“蓦地”的“地”读音商榷[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慧敏;中小学生结构助词混用的情况考察[D];南昌大学;2014年

2 崔澜心;母语为英语者现代汉语结构助词习得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3 叶明;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 毛丽;《左传》“者”字词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张培培;结构助词“的、地、得”在汉语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郑州大学;2016年

6 韩如玉;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结构助词“的”的隐现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7 李燕香;泰国学生学习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分析[D];云南大学;2016年

8 李雨馨;HSK中结构助词“的”的韵律语法偏误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张_g_g;元代结构助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邓甜甜;汉泰结构助词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94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94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d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