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在V着(NP)”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5 18:28

  本文关键词:“在V着(NP)”结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在V着(NP)” 句法 语义 理据


【摘要】:现代汉语中有多种表示进行或持续的方式,“在V"和“V着”是最常见的两种形式,学界对此已有相当丰富的研究。“在V着(NP)”结构也可用于表达进行、持续意义,但一直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少。与此同时,该结构还是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大多数学生对其采取回避策略。因此,有必要对之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尝试分析该结构的句法和语义,同时考察“在”“着”连用的理据。经研究,得出结论如下:一、句法方面,“在V着(NP)”在句子中主要充当谓语成分,少数情况下可以充当定语。“在V着(NP)”可以与部分状语组合,时间状语对“在V着(NP)”结构在句中的运用有重要影响。“在V着(NP)”的内部句法层次为[在[V着[(NP)]]]。二、“在V着(NP)”中的“V”没有一致的语义特征;有一致语义特征的是“V着(NP)”:表示持续和均质。“在V着(NP)”的格式义是:1.状态在持续;2.事件处于较为均质的持续状态中。三、“在”和“着”在表示时间义时有相通性,具有连用的可能性。“在”主要突显“时”的意义,“着”主要突显“体”的意义,二者连用可以表达特定的时体意义。“在”“着”有不同的完句功能,一个句子使用还是不使用“在”“着”常常会决定该句子是前景句还是背景句。研究“在V着(NP)”结构,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时体系统,同时,也能够为相关语言现象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在V着(NP)” 句法 语义 理据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4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22
  • 1.1 选题缘由9-10
  • 1.2 研究综述10-20
  • 1.2.1 关于“在”的研究10-15
  • 1.2.2 关于“着”的研究15-18
  • 1.2.3 关于“在V着(NP)”结构的研究18-19
  • 1.2.4 已有研究的不足和可继续努力的方向19-20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20-21
  • 1.4 研究意义21-22
  • 第二章 “在V着(NP)”结构的句法分析22-36
  • 2.1 “在V着(NP)”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和组合能力22-27
  • 2.1.1 “在V着(NP)”在句中充当的句子成分22-25
  • 2.1.2 “在V着(NP)”与其他句子成分的组合情况25-27
  • 2.2 “在V着(NP)”的内部结构分析27-33
  • 2.2.1 “在V着(NP)”的句法层次分析27-30
  • 2.2.2 “在V着”与“NP”的关系30-33
  • 2.3 “在V着(NP)”、“在VP”和“V着”的句法对比33-35
  • 2.4 小结35-36
  • 第三章 “在V着(NP)”结构的语义分析36-54
  • 3.1 “V着”的语义分析37-43
  • 3.1.1 “V着”中的“V”37-40
  • 3.1.2 “V着”的格式义40-43
  • 3.2 “在VP”的语义分析43-49
  • 3.2.1 “在VP”中的“VP”43-46
  • 3.2.2 “在VP”的格式义46-49
  • 3.3 “在V着(NP)”的格式义49-53
  • 3.3.1 “在V着(NP)”对“V”和“V着(NP)”语义的选择和限制49-52
  • 3.3.2 “在V着(NP)”的格式义52-53
  • 3.4 小结53-54
  • 第四章 “在”“着”连用的理据分析54-67
  • 4.1 “在”“着”连用的可能性:“在”“着”的时体地位54-60
  • 4.1.1 “在”“着”时相功能的相通性54
  • 4.1.2 “在”“着”时态功能的相通性54-57
  • 4.1.3 “在”“着”时制功能的相通性57-59
  • 4.1.4 小结59-60
  • 4.2 “在”“着”连用的必要性:表达的需要60-67
  • 4.2.1 语义表达与“在”“着”的使用60-62
  • 4.2.2 完句与非完句62-65
  • 4.2.3 前景与背景65-67
  • 第五章 结语67-70
  • 5.1 结论67-68
  • 5.2 余论68-70
  • 5.2.1 留学生使用偏误68-69
  • 5.2.2 “在V着(NP)”的来源和发展趋势69-70
  • 参考文献70-74
  • 致谢74-7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仲儒;;层次分析法中标记词的处理[J];汉语学习;2011年02期

2 孙瑞;李丽虹;;副词“在”与助词“着”话语自足功能差异比较[J];语文知识;2010年01期

3 顾阳;;时态、时制理论与汉语时间参照[J];语言科学;2007年04期

4 石毓智;;论汉语的进行体范畴[J];汉语学习;2006年03期

5 李泉;;试论现代汉语完句范畴[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01期

6 高顺全;;进行体、持续体的否定及相关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4期

7 肖奚强;“正(在)”、“在”与“着”功能比较研究[J];语言研究;2002年04期

8 陆俭明;;“着(·Zhe)”字补议[J];中国语文;1999年05期

9 左思民;现代汉语中“体”的研究——兼及体研究的类型学意义[J];语文研究;1999年01期

10 张济卿;论现代汉语的时制与体结构(下)[J];语文研究;199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尚新;语法体的内部对立与中立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前瑞;汉语体貌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赖帆;时间副词“正”、“在”、“正在”与“着”共现与替换条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唐燕;现代汉语助词“着”的多角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孙瑞;副词“在”与助词“着(·zhe)”的语义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99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99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7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