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常用词的更替看《朱子语类》一书的方言背景
本文关键词:从常用词的更替看《朱子语类》一书的方言背景
【摘要】:"患—忧—虑—愁""意—度—料—猜""燥—湿-干—湿""投—掷—抛"四组常用词在《朱子语类》一书中的使用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品表现迥异。从使用者的籍贯入手,按照现代方言分区标准,《朱子语类》一书的方言背景应是以闽方言、吴方言和赣方言为主,同时夹杂客家话、徽方言和官话。这一庞杂多元体系正是造成四组常用词使用迥异的主要原因。由此,常用词研究应顾及语料的方言背景,对其作方言层次的区分,以揭示各历时层面的真实状况。
【作者单位】: 南昌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
【关键词】: 《朱子语类》 常用词 方言背景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古汉语心理活动概念场词汇系统演变研究”(14BYY104)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古汉语情感与认知心理动词概念场词汇系统及其历史演变研究”(12YY16)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现代语义学视角的古汉语手部动作词汇系统研究”(YY1319)
【分类号】:H171
【正文快照】: 近年来,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亦取得了不少成果。关于常用词演变研究意义的问题,汪维辉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如果我们能把一批常用词在历史上更替演变的来龙去脉描写得清清楚楚,不但对词汇史的建设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贡献,于辞书编纂、古籍整理特别是疑伪古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振武;《朱子语类》语词札记[J];古汉语研究;1992年02期
2 何洪峰;释《朱子语类》中的“撮”“绰”──兼与袁庆述先生商榷[J];语文研究;1996年03期
3 徐fBQ\0;;《朱子语类》中的白话语料探析[J];汉语史研究集刊;2011年00期
4 徐时仪;;略论《朱子语类》的语料特征[J];燕赵学术;2013年01期
5 李敏辞;《朱子语类》词语义释[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6 刘学智;《朱子语类》中朱熹所犯的一个错误辩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金小栋;;《朱子语类》词语义释[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8 刘杰;;《朱子语类》词语札记(一)[J];社科纵横;2008年12期
9 张海媚;;《朱子语类》中“好看”的词汇化及使用[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李潇;汤伟清;李仕春;;《朱子语类》复音词统计[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青;;《朱子语类》中的方言词[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陈明娥;;朱熹文献口语词类聚与词语考释[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沈叶露;《朱子语类》中的宋代新词新义举例[N];语言文字周报;2014年
2 实习记者 廖宏艳;从《朱子语类》的研究看语言演变中的规范与从俗[N];语言文字周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树瑛;《朱子语类》问句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骆娟;《朱子语类》四字格词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崔兰;《朱子语类》词缀时空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金丹;《朱子语类》新词新语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罗惜;《朱子语类》反复问句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5 肖术全;《朱子语类》词语考释及相关辞书书证辨说[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文正;《朱子语类》量词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7 任科雄;《朱子语类》义刚所录朱熹词汇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8 黄小玉;《朱子语类》(七、八册)疑问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9 袁勤;《朱子语类》复音连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薛娇;《朱子语类》的处置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998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799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