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彝语助词比较研究兼及彝语支语言的时态问题
本文关键词:汉彝语助词比较研究兼及彝语支语言的时态问题
【摘要】:汉语和彝语支各语言助词的分类及其数量都不同,要对其作全面地比较研究诚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一篇文章所能完成的。文章认为彝语"ta33/mu33ta33"往往对应于汉语的"着",于是就产生了对它们进行进一步比较的兴趣。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而且都涉及到动作行为存在的"时间"和"状态(即情貌)",便扩展到了整个彝语支语言的时态助词的比较,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文章对彝语支语言的进一步比较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
【关键词】: 汉彝助词 比较研究 兼及时态问题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彝族有声语言及口传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数字化方法及其基础理论研究”(13BYY142) 西南民族大学学位点建设(2015XWD——S050107Y)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217;H146
【正文快照】: 汉藏语系各语言助词的分类及其数量都不尽相同。要对其作全面地比较研究,诚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不是一篇文章所能完成的。所以,本文仅以汉彝语“着”与“ta33/mu33ta33”的比较作为切入点,就彝语支语言涉及到“时”和“体”两种语法范畴的助词进行比较分析。笔者曾对彝语辅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才正;曹炜;;《型世言》中“和”类虚词用法分布计量考察[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张德让,龙云平;主语显著和话题显著——评《简·爱》的两个中译本[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杨洋;;“一概”与“一律”辨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4 王燕;;从“别V(了)”来看否定副词“别”的用法和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5 李娜;;《左传·隐公》助词略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6 刘欣;刘荣;;“毫”和“丝毫”的对比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7 徐惠芳;;跨文化背景下看商标命名的信息诉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8 胡静敏;;程度副词“非常”与“格外”辨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9 李怡;;英汉语言语素所指探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胡密密,金成星;英语修辞中的逻辑矛盾及美感效应[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李丽;;中英“作者简介”语言比较[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8 余成林;汉藏语系语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朴锦海;汉韩频率副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范丽君;汉藏语因果类复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珲;基于统计的常用汉语副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姚雅宁;汉语“玉”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姜媛媛;辽宁省汉语国际推广方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雪丽;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唐薇薇;汉语连词的非连词用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刘文思;跨语言视角的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苏文文;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频率副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冰洁;“还”的语义演变及相关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东孝拓;话语输出者和输入者的个人因素对疑问句中“呢”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小瑜;中西历史比较研究是否可行?——由刑罚的宽免说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可疑[J];史学月刊;2005年01期
2 张树青;;儒、释、道的科技观比较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朱威;陆沈妙;;明清时期中西插画艺术比较研究[J];大众文艺;2014年12期
4 樊丽丽;;中日崇山理念的比较研究——以泰山和富士山为例[J];泰山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5 顾希佳;“银变型”故事的比较研究[J];浙江学刊;2000年04期
6 鲁运庚,尹明明;工业化时期东西方童工问题比较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7 张媛;;现代中日民间典型婚礼礼仪比较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8 石国进;鲁本录;;哲学史视域中的真理理论及其比较研究[J];理论月刊;2009年11期
9 顾希佳;中韩“旁■”故事比较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杨萌;陈清贵;;《哲学的改造》两种译本的比较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3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瑾彦;;中外大众体育发展的比较研究[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范建荣;;政策移民与自发移民之比较研究[A];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周学政;;现代化比较的再思考[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赵小云;郭成;;不同民族中学生学业自我发展的比较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邢占军;;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初步比较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郭嵘;卢军;吴松涛;;我国生活质量指标的比较研究[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7 赵小风;黄贤金;付重林;吴小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姜秀山;;科技进步速度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的比较研究[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9 郁鹏;;中国四大区域城市发展比较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廖远涛;;我国特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比较研究[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2生态城市规划与实践的创新发展[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成广雷;国内外种子科学与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韦伟;中美西部开发中政府作用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3 王文华;加拿大与中国经济诈欺犯罪比较[D];北京大学;2002年
4 王国栋;沿海与内陆就地城市化的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金荣洲;7-9世纪中外司法制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雪莲;可持续发展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体系比较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7 邱春林;凡·高、徐渭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桂玲;中英初始现代化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黄洋洋;产业化时期韩中离农小说和农民工小说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3 谢德蓉;新老两代家长对幼儿期望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潘旋;中西方古典逻辑推理差异性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吴艳君;国际慈善立法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陈巧萍;《楚辞》书名及篇名英译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7 刘莎;中韩消费者原产地效应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陈扬;三大国家级新区发展动力比较研究及启示[D];兰州大学;2013年
9 黄l菚;解雇保护制度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10 张培;冷战后美国对外军事干涉的比较研究[D];外交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801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01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