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聚居地区语言协调发展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
本文关键词:多民族聚居地区语言协调发展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
【摘要】:在民族关系中语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武陵山片区进行田野调查,在获得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语言多项具体数据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客观地描述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语言生活的真实面貌,分析语言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联系,对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的语言面貌进行调查,分析其语言关系,对带有明显区域特征和文化特征的语言生活进行剖析,有利于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资源的整理,有利于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探讨语言以自身价值获得活力的途径,并站在维护语言多样性和建设语言和谐的高度对现行的语言文字政策提出建议与对策。
【作者单位】: 湖南医药学院;湖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 武陵山片区 少数民族语言 协调发展
【基金】: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护生护患语言沟通能力整体培养研究”(编号:XJK011CGD057)
【分类号】:H2
【正文快照】: 武陵山片区地处祖国大陆的腹心地带,该片区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经济同类、文化同质。语言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在一个多语共存的区域,必然存在多种语言间的不协调问题。在武陵山片区中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怎样处理好不同民族间的语言关系,使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永斌;;黔西北民族杂居地区的语言生态及其类型分析[J];凯里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挺;刘靖文;;语言舆情视角下和谐语言生活构建策略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李英姿;;论中国和谐语言社会的构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于辉;;全球化与和谐语言生活的构建[J];东岳论丛;2009年09期
4 刘楚群;;当代语境下城市和谐语言生活的构建[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1期
5 秦琳;;语言生态哲学及其实践价值[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10期
6 陈小燕;欧阳颖;;南疆多族群杂居区社交语言使用情况计量研究——基于广西贺州鹅塘镇语言生活的调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7 王莉;崔巍;;新时期新疆双语(多语)现象调查分析及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8 王瑛;;浅谈语言和谐对新疆和谐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9 王瑛;;浅谈双语教育对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以乌鲁木齐地区社会交往语言调查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10 孙鑫;金志茹;;和谐语言环境建构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夏历;在京农民工语言状况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2 张治国;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语言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徐波;当代英国海外英语推广的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允凤;和田地区少数民族学前儿童汉语学习兴趣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2 曹金芳;试论当前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中两个焦点问题[D];河北大学;2008年
3 安超;民族杂居地区中小学生语言使用情况调查[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富裕鹏;汉语国际传播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梁海燕;论消除语言歧视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6 芦亚楠;语言和谐理论视角下的《老子》修辞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7 祖木拉提·阿扎提;多语环境下伊犁维吾尔族人群语言使用状况调查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8 江溪泽;加拿大因纽特语言保护个案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2年
9 崔砚;美国英语国际推广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高璞;广西贺州市贺街镇语言生活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石;;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发展及其学科建设研讨会在穗召开[J];学术研究;2009年07期
2 周晓梅;;欧盟对区域性及少数民族语言的援助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5期
3 时静;;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法务翻译制度问题的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4 谭抗梅;周晓梅;;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政策研究[J];电子世界;2013年06期
5 陈卫亚;王军;;从社会学相关理论看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传承之必要性及政策调整[J];民族教育研究;2013年04期
6 斯岑;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的发展与展望[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7 邓佑玲;互联网时代的少数民族语言[J];中国民族;2001年02期
8 李艳,金国兴;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发展趋势[J];学术探索;2002年01期
9 李怀宇;浅论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转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王波;从少数民族语言看词语分类的差异[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宏开;;改革开放以来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2 Douglas A.Kibbee;;比较视野下的少数民族语言保护(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宝明;语言平等观:中国的实践与经验[N];中国民族报;2006年
2 冒浩文 林启词;少数民族语言亟待保护[N];中国民族报;2005年
3 本报评论员;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不仅仅是那一小部分人的责任[N];贵州民族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付叶宏;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护应分类进行[N];中国民族报;2004年
5 记者 高敬云;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进程提速[N];中国民族报;2004年
6 钟歆;维护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N];中国民族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李寅 肖静芳;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技术可行市场难测[N];中国民族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山风;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及其相关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李静;从满语看如何保护传承少数民族语言[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丁铭;我抢救濒危少数民族语言[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艳霞;清代满族与东北少数民族语言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雪娇;新疆少数民族语言影视译制业现状及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2 任屹立;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3 马嬉艳;抗战时期云南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回顾[D];云南大学;2012年
4 李增芳;西双版纳磨憨口岸跨境少数民族语言生活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龙晓雪;民族杂居村落语言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栾福鑫;满语保护和发展的政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7 高玲;从生态语言学视角解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陈微;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达斡尔语的流失与保持[D];内蒙古大学;2008年
9 梁丽;吉首苗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姜鸿青;一般否定标记的类型学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02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02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