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指人专名词语的语义泛化探析
本文关键词:汉语指人专名词语的语义泛化探析
【摘要】:由于语言表达的需要,那些本来具有固定含义的专名词语通过语义泛化的途径获得非固定含义而进入了普通词语的行列,使词汇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这一衍生新义的源泉还要归结为隐喻这一认知模式。近些年来,指人专名词语泛化衍生出的新义已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因此更加值得关注。对于这部分专名词语的泛化意义的掌握也对汉语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单位】: 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 指人专名词语 隐喻 语义泛化
【基金】:河北北方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SQ201314)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引言在整个语言系统中,词汇是变化速度最快的语言要素。同样,语言的经济原则也要求用最少的词语表达更加丰富的内涵。在这样的社会需求下,专名词语的意义泛化就成为了固定词语衍生新义的一个主要途径。而且这种泛化的速度是大大超过以往的,也必将成为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对象。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大为;流行语的隐喻性语义泛化[J];汉语学习;1997年04期
2 冯子薇;专门用语词义泛化的方式、效果及前景[J];汉语学习;2000年01期
3 王吉辉;意义泛化的性质和方式[J];汉语学习;1995年03期
4 冯子薇;专门用语的语义突破[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春淑;专门词语词义泛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 生辉;汉语人名词语意义泛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明;称呼语的语用特征及其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董宏程;;试论网络交际者与网络言语的语用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张艳;当代美国英语和汉语称谓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杨家勤;郑红;;论交际者的社会信息对翻译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荆莉;;探析汉语缩略语的简缩理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周端明;普通话推广的经济学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方传余;文化语境与委婉语翻译选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程晓昆;客体语言的中西文化比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许静;;非言语交际的跨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李玉萍;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袁瑛;;刍议侦查语言学[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谢宏滨;;论法律语言的社会学属性[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4 黄瑞华;;反语言浅谈[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一;;关于现代汉语“广狭同词”现象的若干考察[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6 丁海平;彭文庆;;试论语言的社会欺骗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星;;网络语言:发展中彰显无限魅力[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郭嘉伟;亢世勇;;新词语研究的现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邓倩;;文化融合视阈下的网络语言[A];首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雪霞;新加坡华语词汇五十年发展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苏剑;语言演化与语言保护:语言经济学的分析框架[D];山东大学;2011年
8 祁世明;当代汉语变异的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刘晓玲;人际关系管理理论视角下《红楼梦》委婉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殷晓元;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玲玲;英语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朱岚晖;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斌;论品牌名称命名翻译[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吕梦甜;汉英称谓语对比研究与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梁元;中国民众外语态度及使用十省市调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雷鸣;委婉语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石霖;俄汉委婉语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婷;模因论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博;现代汉语新词语多角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茜;词语借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翔;;时代性 准确性 系统性——论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修订[J];辞书研究;2006年01期
2 李建国;《现代汉语词典》与词汇规范[J];辞书研究;1994年06期
3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4 刘秀花;论科技术语的隐喻性[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尹海良;;语言与社会的共变:“过继”语义的扩大与转移[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彭长江;;英语人名普通化及其与限定词的同现[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8期
7 韩淼;;语用环境下义位变体中的偏移特指[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8 章淮平;论隐喻的相似性辨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王希杰;词汇发展演变的内因和外因[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刘大为;流行语的隐喻性语义泛化[J];汉语学习;199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春淑;专门词语词义泛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中文;试析专名词语同一般词语的联系[J];汉语学习;1997年03期
2 陈遵平;浅析贵州遵义的地名词语[J];贵州文史丛刊;2002年04期
3 李鹏飞;;“名词语”句法的形成及其诗学意义[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谢昕颐;;英汉动名词语结的差异浅议[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倪素波;;名词语的意合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6 靳开宇;;选秀活动中各支持团队的称名词语运用现象考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7期
7 李延梅;汪东锋;;浅析陕北方言地名词语的区域特征和文化内涵[J];作家;2009年12期
8 景鹏;;从地理和文化角度看陕北方言中的地名词语[J];丝绸之路;2013年04期
9 毛发生;;中文期刊常用刊名词语的英译初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年02期
10 王世群;;制约名词语作谓语的语义因素[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长凤;汉语专名词语系统及其在词汇系统中的层级性分布[D];南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丹;汉语指人专名隐喻的语义和功能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2 生辉;汉语人名词语意义泛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04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04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