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情感性意义
本文关键词: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情感性意义
【摘要】: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交际中产生,并在网络空间里得以广泛传播的新型交际语言。方便、快捷的网络交际的现实需求决定了网络语言简洁、形象、随意、创新的特点。通过对网络语言情感性的界定及其特点的分析,研究了网络语言情感用语传播的变化规律;网络语言情感用语的传播受到社会、技术更新等因素的影响;其传播受众多,影响广泛,为公众搭建了一个可以宣泄内心情感的载体平台,促进了网络交际的大众化与多元化发展,对网际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网络媒体中心;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关键词】: 网络语言 网际交往 情感性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2D223) 国家语委项目(ZDI125-1,WT125-30,WT125-42)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2011CDA03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CCNU13A05014,CCNU13C01001)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1.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2.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3.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网络媒体中心,湖北武汉430079;4.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北武汉430079)自1995年互联网开始进入民用普及以后,人们利用这一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巨龄;报纸语言的示范作用和语言的阶层性[J];语文建设;1994年02期
2 施春宏;;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J];语言文字应用;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晓丹;;“绝”的语义发展和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2 廖莹莹;冯峥峥;;大学生网名的生成方式及心理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3 李祖民;张忠梅;;武昌区部分店铺命名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4 孙婷;刘丙桥;;愤怒情感背后的隐喻文化认知因素——英汉谚语中的愤怒情感隐喻的异同及其文化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5 郝璐;;浅析新兴结构——“被X”格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6 刘萍;从隐指看汉语交际中的民族文化折射[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7 刘萍;;汉语交际中对举类显句潜性化的文化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吴锦;;语言禁忌的社会语言学阐释[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刘志芳;;论基本词汇消长的原因[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李艳霞;;“不”字独用小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康盛楠;;热议流行语“给力”[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2 黄雪桂;;试论文化符号的可译性——以《伊豆的舞女》的文化词语翻译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肖婷;;现代中日夫妻对称的对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罗琳;;日本文化语言学动态考察及反思[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黎运汉;;四十年来语言风格定义研究述评[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6 谢旭慧;;喜剧小品的会话结构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林;;从几组亲属称谓词浅析古代特殊的婚姻制度[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8 杜广中;王艳艳;;文化传播视野下的华夏文化话语权构建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七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陈章太;;论语言资源[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Ⅲ[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高芸;从SDRT的视角探析汉语话语结构的修辞格式[D];西南大学;2011年
5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宏;英汉词汇理据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雪霞;新加坡华语词汇五十年发展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孟德腾;现代汉语嵌入式预制语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汉英特有花木词之国俗语义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颖;《常语寻源》及其所辑释民俗语汇和俗语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解晓旭;《常谈S堋芳捌涿袼子锘愫退子锎恃芯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倩;《围城》人物对话言外之意的语用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陈志学;壮语语词视野中的农耕文化观念[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马燕;兰州方言对大学生英语发音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张文莲;韩国留学生“比”字句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琳;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s,
本文编号:804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04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