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对NP的VP”短语的内部结构

发布时间:2017-09-06 17:35

  本文关键词:“对NP的VP”短语的内部结构


  更多相关文章: “对”字短语 副词分布 形式动词 关系化 名词化


【摘要】:本文在傅京起(Fu 1994)的基础上探讨像"他对我的批评"这种"对"字短语的内部结构,认为"对"介词短语是完整句子投射的一部分,"的"后面中心词是形式动词的宾语经过关系化提升生成,然后形式动词被省略。"的"后面的成分就是名词短语,"对"字短语是普通的关系化结构而不是名词化或名物化结构。
【作者单位】: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对”字短语 副词分布 形式动词 关系化 名词化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项目号:12YJA740021)的资助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对”字短语各个节点的语类特征本文讨论的“对”字短语是现代书面汉语中广泛存在的“NP+的+VP”结构的一种。“NP+的+VP”结构至今仍是语法学界讨论的课题,讨论焦点是整个结构的名词性特征究竟来源于哪里、中心词的词性。争论较大的是“的”后成分。一种意见认为,“的”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朱德熙;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 为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而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5期

2 吴长安;;“这本书的出版”与向心结构理论难题[J];当代语言学;2006年03期

3 王珏;介词短语作定语四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4 何元建;王玲玲;;论汉语中的名物化结构[J];汉语学习;2007年01期

5 姜自霞;丁崇明;;虚义动词的完句功能及特点——以“进行”为例[J];汉语学习;2011年02期

6 姚振武;现代汉语的“N的V”与上古汉语的“N之V”(上)[J];语文研究;1995年02期

7 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年05期

8 袁毓林;;现代汉语名词的配价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03期

9 陆烁;潘海华;;从英汉比较看汉语的名物化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洁;;合肥话派生式“子”缀词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葛婷;;协同副词“一起”与“一齐”可替换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姚小烈;;关于“NP的VP”结构中心语问题的一点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黄建清;;时间定位形式在汉英语篇中的组合[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姜海艳;;事物,行为,性质三大词类范畴的同源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6 张玮;;汉语DeP结构研究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7 董晓英;三类特殊的粘着短语[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冯奇;冯军;;翻译中的语义筛选机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张健军;完句范畴的归纳及理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9期

10 王瑶;;浅析英语语言符号象似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沈家煊;;“名动词”的反思:问题和对策[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徐阳春;;关于“的”字的句法分类[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黄劲伟;;说“零(0)”[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5 张琼;;标记词“给”的句法及语用意义研究[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6 朱庆之;;汉语名词和人称代词复数标记的产生与佛经翻译之关系[A];中国语言学报(第十六期)[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彭吉军;《论语》话题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7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慧丽;汉语方言变韵的语音格局[D];北京大学;2011年

9 李知恩;量词的跨语言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10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彩利;“N的V”的构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倩;“(形+名)+动”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邹建湘;基于离散性的英语歧义句认知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魏春妮;“一样”结构的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郝敏;现代汉语广义领主属宾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敏;“的字结构”与“の字结构”的异同考察[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德熙;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 为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而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5期

2 何元建;X标杆理论与汉语短语结构[J];国外语言学;1995年02期

3 司富珍;中心语理论和汉语的DeP[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4 吴福祥;汉语体标记“了、着”为什么不能强制性使用[J];当代语言学;2005年03期

5 吴长安;;“这本书的出版”与向心结构理论难题[J];当代语言学;2006年03期

6 任鹰;;“这本书的出版”分析中的几个疑点——从“‘这本书的出版’与向心结构理论难题”说起[J];当代语言学;2008年04期

7 仇伟;;乏词义结构的认知及功能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01期

8 金立鑫;句法研究中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J];汉语学习;1992年05期

9 孔令达,王葆华;汉语词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纪念汉语词类问题大讨论50周年专家座谈会纪要[J];汉语学习;2005年04期

10 何元建;王玲玲;;论汉语中的名物化结构[J];汉语学习;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刁晏斌;虚义动词论[D];南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贺;;现代语言学视野下的“所”和“所VP”结构——论《马氏文通》开启的“所”字现代语法学研究历程[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陈叶红;;从南方方言的形成看“有+VP”结构的来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孙琴;“有”能否作为“有没有VP”句的肯定回答?[J];语文学刊;2003年05期

4 姚海萍;贺敬华;;现代汉语“NP+为+O+VP”句式中的“VP”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5 王宝利;;古代汉语“N+之+VP”结构分析[J];语文学刊;2010年03期

6 马贝加,赵丽丹;《红楼梦》双项VP句研究[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张琪,伍雅清;英语VP省略结构与平行原则[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王国栓;马庆株;;普通话中走向对称的“有+VP(+了)”结构[J];南开语言学刊;2008年02期

9 赵秋霞;;vP壳结构框架下英语提升结构的生成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王志英;;强化否定构式“小心别VP”[J];汉语学习;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俊华;甘家思;李普丽;薛军蓉;李峰;李垠;;三峡水库蓄水后巴东地区波速比(Vp/Vs)研究[A];新世纪观测技术发展及防震减灾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中国推出第一件纳米VP免熨衬衫[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党世忠;雅戈尔 VP 整理棉免熨衬衫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N];中国纺织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杰;“都VP了,,S”句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赵涛涛;“有VP”句式的多视角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郑敏惠;福州方言“有+VP”句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唐芝;“差一点VP”句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冯威;“VP也得VP,不VP也得VP”句式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6 韩旭;现代汉语“有VP”句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庞利萍;认知构式语法视角下的“给我+VP”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8 李光;“把……给VP”句式中“给”的使用条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9 王琴;阜阳方言“可VP”疑问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朱秀峰;主宾语位置“X的VP”的语法语义分析及相关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04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04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4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