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形状量词“股、束、绺、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7 00:21

  本文关键词:形状量词“股、束、绺、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股、束、绺、缕” 近义量词 语义特征 语法功能 共时 历时


【摘要】:形状量词具有丰富的形象性,可以较好的反映事物形体特征,是汉语量词中重要而具代表性的一类。“股、束、绺、缕”是一组计量细长物体的近义形状量词,所计量的对象相似,在一定语境中可以互换,语义特征比较复杂,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有可能出现使用不当的情况,留学生更是常常出现偏误,因此本文从共时与历时的角度全面考察这组近义量词,探讨其语义组配、语法功能及语义演变,以期对量词的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有所补益。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意义,说明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第一章,讨论“股、束、绺、缕”的语义组配。从语料库中梳理出与这四个量词搭配的名词性成分或谓词性成分,对比其语义特征,探讨其区别特性,分析“股、束、绺、缕”与搭配对象在语义选择中的相互制约关系。第二章,讨论“股、束、绺、缕”的语法功能。分析“数词+股/束/绺/缕”的句法特征,探讨“股、束、绺、缕”的“AA”、“一AA”、“一A一A”重叠形式的句法功能及修辞作用。第三章,讨论“股、束、绺、缕”的语义演变。主要从大量的语料事实入手,分别对这四个量词做详细的历时演变考察,分析其量词化的时间、演变轨迹以及语义虚化进程,进一步解决共时研究中关于这四个量词用法存在的种种问题。结语,是全文研究内容的总结。对近义形状量词“股、束、绺、缕”的语义组配、语法功能以及语义演变情况进行归纳、概括,得出研究结论。
【关键词】:“股、束、绺、缕” 近义量词 语义特征 语法功能 共时 历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46.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绪论7-15
  • 一、选题缘由7
  • 二、研究现状7-13
  • 三、研究意义13-14
  • 四、研究方法及语料说明14-15
  • 第一章 形状量词“股、束、绺、缕”的语义分析15-39
  • 第一节“股、束、绺、缕”的语义组配15-31
  • 一、“股、束、绺、缕”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15-28
  • 二、“股、束、绺、缕”对谓词性成分的选择28-31
  • 第二节“股、束、绺、缕”语义对比分析31-34
  • 一、“股、束、绺、缕”的语义特征31
  • 二、“股、束、绺、缕”的区别特征31-34
  • 第三节“股、束、绺、缕”与搭配对象的相互制约34-39
  • 一、搭配对象对“股、束、绺、缕”的筛选34-36
  • 二、“股、束、绺、缕”的语义反制约36-39
  • 第二章 形状量词“股、束、绺、缕”的语法分析39-49
  • 第一节“数词+股/束/绺/缕”的句法特征39-45
  • 一、“股、束、绺、缕”与数词构成的数量结构39-43
  • 二、“一+股/束/绺/缕”的句法功能43-45
  • 第二节“股、束、绺、缕”的重叠式考察45-49
  • 一、“AA”式重叠45-46
  • 二、“一AA”式重叠46-47
  • 三、“一A一A”式重叠47-49
  • 第三章 形状量词“股、束、绺、缕”的历时分析49-72
  • 第一节“股”的历时演变49-57
  • 一、量词“股”的产生49-51
  • 二、“股”的语义演变51-57
  • 第二节“束”的历时演变57-63
  • 一、量词“束”的产生57-58
  • 二、“束”的语义演变58-63
  • 第三节“绺”的历时演变63-64
  • 一、量词“绺”的产生63
  • 二、“绺”的语义演变63-64
  • 第四节“缕”的历时演变64-69
  • 一、量词“缕”的产生64-65
  • 二、“缕”的语义演变65-69
  • 第五节 形状量词“股、束、绺、缕”的历时对比69-72
  • 一、来源不同69
  • 二、产生方式不同69-70
  • 三、虚化进程不同70-72
  • 结语72-74
  • 参考文献74-80
  • 致谢80-83
  •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振仁;;浅谈物质名词复数形式的应用[J];大学英语;1987年06期

2 冯耀明;中国哲学中的语言哲学问题——物质名词理论的商榷[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1年03期

3 李燕萍;英语物质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J];大学英语;2001年02期

4 李碧云;;物质名词为何有时可以加-s?[J];英语知识;2001年08期

5 ;“Waters”用法概要[J];Reading and Composition(Senior High)(English);2013年09期

6 杨开成;;Units 18—19重点词语辨析[J];中学英语之友(高一版);2007年04期

7 李福莉;;物质名词的生态研究浅议[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8 刘亚;;不用冠词的五种典型情形[J];第二课堂(初中);2009年12期

9 冯璜;;英语正误句辨析[J];今日中学生;2003年Z3期

10 闻鉴;病句医院[J];德语学习;199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前言[A];水利水电工程泥沙设计[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景艳;形状量词“股、束、绺、缕”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2 翁英;俄语名词数形式语义功能特点[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06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06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6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