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因果论视角下术语“face”的跨文化旅行探讨
发布时间:2017-09-07 10:04
本文关键词:新历史因果论视角下术语“face”的跨文化旅行探讨
【摘要】:术语的跨文化旅行现象日渐引发学者的关注,但从语言哲学的高度加以解读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有必要引入新历史因果论探讨语用学术语"face"的起源和发展。新历史因果论结合了Frege,Russell等哲学家的描述语理论和Kripke-Putnam因果论,但不是两个理论的简单叠加,而是融入了基于内在论的描述语理论中所强调的知识这一核心,认为知识和社会历史因素在指称固定和指称传播的历史链条关系中共同起作用。基于此,发端于中西方、最初拥有不同内涵和外延的"face"这一术语,随着对外贸易发展以及学术交流增多经历了跨文化旅行,而该术语的指称借用和传播过程可以印证新历史因果论的解释力。通过新历史因果论视角下对"face"术语的跨文化解读,可以揭示语言学界对该术语使用的普遍性和适切性存在争议的原因。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理工大学;
【关键词】: 术语 新历史因果论 面子 跨文化旅行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No.3092014013203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NJUSTWGY140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区域安全视角下‘一带一路’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战略研究”阶段性成果(15BYY059)
【分类号】:H083
【正文快照】: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国际政治加快发展、国际贸易深入推进、媒体网络扩张等,术语的跨文化旅行也愈演愈烈。1纵观中国国内出现的术语,跨文化旅行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从境外传入国内,如源自法国的“安培”(ampere),源自意大利的“伏特”(volt)、源自英国的“法拉第”(faraday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蓓;;脸·面子与face[J];汕头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本文编号:808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08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