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思维与大脑中的转喻》介绍
本文关键词:《语言、思维与大脑中的转喻》介绍
更多相关文章: 转喻 语言思维 上下义关系 神经学 选择限制 认知机制 语法化研究 语言学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 转指
【摘要】:正转喻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对转喻的认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认识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语言思维与大脑中的转喻》(Metonymy in Language,Thougt and Brain)由波兰学者Boguslaw Bierwiaczonek撰写,于2013年由Equinox Publishing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七部分,包括:转喻概念的研究简史;形式转喻,即句法中的转喻;语词形态中的转喻;语用中的转喻、语义中的转喻、转喻的心智体验观;全书总结以及对未来转喻研究的建议。第一章简述了转喻概念的研究历史,梳理了基于不同标准的转喻分类,探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转喻;语言思维;上下义关系;神经学;选择限制;认知机制;语法化研究;语言学理论;第二语言习得;转指;
【分类号】:H05-5
【正文快照】: 转喻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对转喻的认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认识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语言思维与大脑中的转喻》(Meton;j7ny in Language,Thougt and Brain)由波兰学者Boguslaw Bierwiaczonek撰写,于2013年由Equinox Publishing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七部分,包括:转喻概念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晖;;洛特曼文化创新机制的微观研究——转喻的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6年01期
2 叶狂;樊朝辉;;转喻认知的类型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韦汉;刘悦聪;;从转喻认知模式看广告言语误导[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张志慧;;英汉人体头部器官转喻现象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蔡晖;;转喻思维产生动因的多元思考[J];外语学刊;2006年06期
6 隋丽;;从语用的角度看转喻的分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邓国栋;;转喻认知机制及其翻译策略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徐景亮;;转喻推理与转喻性习语加工模式的构建[J];外语研究;2007年01期
9 程东岳;;“脸”的隐喻与转喻——基于“脸”的汉英语料对比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徐坤银;吴海平;;也谈颜色词的隐喻与转喻[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在江;;语篇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胡婷;;转喻的理解及其现实意义[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晋小涵;齐振海;;“脸、面”词语的转喻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李洁红;;论转喻和隐喻在前指替代中的差异[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张韧;;转喻的构式化表征[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王梦岚;;汉语中“火”的隐喻、转喻认知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孙志农;;论语篇连贯的转喻机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8 董秀芳;;领属转喻与汉语的句法和语篇[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9 胡婷;;试论转喻思维在汉英语言形式中的异同[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陈君均;;转喻与话语分析的语用机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丽亚;翻译亦是学术:读《转喻:从修辞格到虚构》[N];中华读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方芳;现代汉语转喻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勇忠;语言转喻的认知阐释[D];复旦大学;2004年
3 江晓红;转喻的认知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4 黄洁;基于参照点理论的汉语隐喻和转喻名名复合词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周福娟;指称转喻:词汇语义的认知途径[D];苏州大学;2009年
6 吴莉;转喻与话语的符号—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勇;《论语》英译的转喻视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赵学德;人体词语语义转移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肖燕;时间的概念化及其语言表征[D];西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蝶;俄语转喻的构词能力[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晓欣;从认知角度看转喻[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洁;从认知角度看汉英日语的“口齿唇舌——言语言说”转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洁;从认知角度看英汉语中的“口齿唇舌”转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维辉;转喻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向婷婷;现代流行歌曲歌词中的隐喻和转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林敏;“сердце”、“душа”与“心”隐喻、转喻用法产生的认知心理机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张文晔;俄语转喻的功能语体特征[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阎俊霖;转喻泛化过程中的邻近性特征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10 江苗苗;广告语言的转喻分析[D];西华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26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26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