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副词性关联词语在紧缩句中的对应关系
本文关键词:汉英副词性关联词语在紧缩句中的对应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成对的副词性关联词语 紧缩句 意义关系一致性
【摘要】:文章基于构式语法理论,采用意义一致的跨语言识别,比较分析了汉英紧缩句中成对的副词性关联词语的意义关系一致性、副词性关联词语的构式关系一致性和副词性关联词语所连接紧缩句的关系一致性。基于探究汉英语言的意义共性,发现由成对的副词性关联词语(包括显性的、隐性的成对的副词性关联词语)所连接的意义关系相同的5种紧缩句,并对其意义关系一致性的构成、特点和规律等相关问题做了一定的分析和解释。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成对的副词性关联词语 紧缩句 意义关系一致性
【基金】:上海市哲社项目“汉英特殊类词语——副词性关联词语多视角比较研究”(2014BYY003)
【分类号】:H146;H314
【正文快照】: _、引言 汉英成对的副词性关联词语(如汉语的“一……就……”、“越……越……”;英语的“now... now...”、“half... half...”)是特殊类词的意义关系,是用单句形式表达复句内容的一种特殊的句子形式。[4]一般说来,紧缩句由复句的分句紧缩联结而成。“紧”是指复句内部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薇;;现代英语语法中虚拟式的教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赵德全;;英语的主题结构分类及其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3 金根生;英语限定词的归位与限定词词组的假设[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刘歌红;;英汉语言倍数的比较和翻译[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5 徐义云;;英语时态的情态意义[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何芳;换个角度看“虚拟语气”[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刘永新,陈忠才;科技期刊英语表述的常见错误及其修正[J];编辑学报;1992年03期
8 刘永新,刘志强,陈忠才;连字符在科技英语表述中的用法[J];编辑学报;1994年03期
9 刘永新,刘志强,陈忠才;连字符在科技英语表述中的用法[J];编辑学报;1994年04期
10 张兴旺;;汉英被动表述句法结构比较研究[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贾桂珍;罗宁霞;陈香;;A Brief Study of Concord in English[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曾贤模;;A Discussion on the Definition Of English Aspect[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培;马永红;;浅析电影《致青春》字幕翻译的理论选择[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三卷)[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马彪;汉语状态词缀及其类型学特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张爱朴;英语虚化动词结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何举纯;英语动词时态非范畴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马应聪;英语非人称构式的述谓语义制约与意义建构[D];河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姗姗;基于东华大学英语语料库插入语对比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游正芳;have+V-en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维娜;从目的论角度看财经英语教材的翻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陈一龙;英语专业学生语法能力重构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白琳琳;英语一般过去时态的原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6 回江月;英语介词in跨越界线义的习得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7 朱亚珠;[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侯佩佩;汉英语N+N复合名词构词认知理据对比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胡乃杰;英语时态范畴的认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雪银;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被动语态教学方法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恒联;李开;;形声字与声符意义关系的考察[J];孝感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陈昌仪;淡淡“否则”在复句中所表示的意义关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3 陈超力;;复杂的谓语[J];人文杂志;1959年01期
4 马兰英;;日语间接回指中先行语与回指语的意义关系限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02期
5 何琴;;论「に(は)あたらない」与「に(は)およばない」的异同[J];闽江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孙雍长;同源词之间的意义关系[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7 孙良明;;关于古汉语V—N语义关系问题——兼谈近年来的“特殊动宾意义关系”研究[J];语文研究;1993年04期
8 高秀雪;;结构和意义关系研究概述[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9 马春玉;;《庄子》重言词意义关系研究[J];黄海学术论坛;2010年02期
10 李向农,张军;“V着V”结构的意义关系及结构中“V”的语义特征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曼;关于日汉复合动词构成要素间的意义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327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32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