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共时和历时角度下词的功能义的顺应性阐释

发布时间:2017-09-13 09:35

  本文关键词:共时和历时角度下词的功能义的顺应性阐释


  更多相关文章: 词的功能义 共时 历时 顺应性


【摘要】:词的"功能义",是指由词性或语法功能不同导致词义变化而形成的新的词义。从共时角度看,词的功能义是一种受语法语境影响的词汇语用现象,初期具有临时性、灵活性和不稳定性;从历时角度看,词的功能义从"临时义"到"常见义"再到"固定义"这一词义演变的过程必然伴随着词性和功能上的改变,导致新的兼类词的产生。在顺应理论启示下,认为词的功能义无论是共时的语境语用变化,还是历时的词性功能演变都是语言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典型反映。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词的功能义 共时 历时 顺应性
【基金】:河北大学2016年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X2016045)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一、词的功能义近年来,语法学、词汇学研究的深入使人们认识到,语义与语法、词的意义与功能,是很难截然分开的,从语言的深层来说,归根到底是语义决定功能,而同时一个词语功能的改变也往往会造成其意义的变化[1]。所谓词的“功能义”,是指由词性或语法功能不同导致词义变化而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峰;;试论共时平面下的零度和偏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孙悠夏;;“结果”的功能及其语法化的共时探讨[J];长春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3 柴延艳;;副词“千万/万万”的共时比较[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7期

4 杨明;共时平面上的反义同词[J];抚州师专学报;1995年03期

5 马清华;;补偿:语言的一种共时动态机制[J];修辞学习;2008年04期

6 于屏方;杜家利;;共时词典释义中的历时视角[J];辞书研究;2009年06期

7 李思旭;于辉荣;;从共时语法化看“V上”与“V下”不对称的实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年02期

8 翟雪松;;同词反义在共时、历时平面中的语言现象[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9 姜彦;;索绪尔理论体系中的共时和历时观点及其发展[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10期

10 湛欣;;从共时和历时维度看社会文化背景与词义褒贬的关系[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盖兴之;丁志磊;;彝缅语量词的共时分析[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2 张跃;;浅谈共时学在消防中的应用[A];2011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钱奠香;;汉语方言常用词“拉”“拿”的共时分布特点和语源分析[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传超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共时的与历时的科学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张林;共时学演绎人间巧合[N];发展导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菲;“可X”形容词的共时历时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万小芳;不确定性推测类副词共时、历时考察[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石文娟;“大半”和“多半”共时比较与历时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晓芬;“隔”字句的共时特征和历时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邹冠丽;安徽肥东古城方言共时音变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6 张卓;“看来”、“看起来”、“看上去”的历时与共时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雪蓉;线状量词“根、支、枝、条”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8 冯志峰;反义词“早—晚”不对称的共时和历时考察[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晓姣;辽西方音的共时考察和历时分析[D];渤海大学;2014年

10 王媛媛;合成词“真是”的共时历时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429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429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8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