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研究需要前沿理论,理论创新促发对比研究——认知对比语言学初探
本文关键词:对比研究需要前沿理论,理论创新促发对比研究——认知对比语言学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体验人本观 认知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 汉英对比 一词两反义
【摘要】:本文分别从西方哲学和语言学这两个学科的发展简史来论证认知语言学(CL)的前沿性,强调从后现代哲学的"体验人本观"角度来探索语言表达背后的认知机制。新世纪的对比语言学也需要CL这一前沿理论,以其为基础对比汉英两种语言,发现它们在认知机制上的同与异,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透过语言现象看语言背后的认知方式"的研究目标。本文还以汉英语中"一词两反义"为例进行了对比研究。
【作者单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语言哲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体验人本观 认知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 汉英对比 一词两反义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1.从哲学发展简史看当今理论前沿:体验人本观西方哲学主要以“形而上学”为主线,旨在建立人类知识大厦的基础,探究宇宙万物大系统背后具有普遍性、必然性、超验性的绝对真理,以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科学体系,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第一哲学”。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主要有二:基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寅;;哲学的第四转向:后现代主义[J];外国语文;2012年02期
2 王寅;;主客主多重互动理解[J];哲学动态;2009年10期
3 王寅;;后现代哲学视野下的语言学前沿——体验人本观与认知语言学[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红;;浅论《红楼梦》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林晓纯;;商务信函中英语模糊语言的语用翻译策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3 胡健;试论模糊语义的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4 李萍,郑树棠;中英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探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周方珠;;论元散曲翻译中的模糊再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褚雅芸;;《红楼梦》中模糊修辞的运用及两种英译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秦勃;;谈翻译中模糊对等的必要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孟小宇;;象似性理论对于英汉定语位置异同的解释[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陈亚琼;;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陆彦;;静态与动态在翻译中的转换——《曾达的囚徒》英译汉浅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琛;;简析英语模糊语言的语用价值[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项秀珍;;外交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意义——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邹玉婷;;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翻译策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4 夏远利;;法律语言中词语的模糊语义现象及其翻译原则[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5 周蔚华;;后现代阅读方式的兴起与出版转型[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6 苗立强;;英语学习中的一朵奇葩——回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7 温海花;;论中介语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8 牛静;;雄辩建构事实?——从修辞学视角分析西方新闻报道的传播技巧[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9 朱国廷;;试论模糊学在高考作文判卷中的价值与应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黄金德;;浅谈汉译英中的重复指称及其处理方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陈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汉译英能力与文本测试评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吴格奇;英汉研究论文中作者身份之构建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晓花;英汉指称照应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江玉娟;论中文企业简介的英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苏珊珊;俄汉语直线型空间维度词的对比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范姝;从主述位理论看汉语政治报告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梁静;汉西数词对比分析及汉语数词的西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陈建林;基于语料库的国际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梁元;中国民众外语态度及使用十省市调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宋宛蓉;关联理论框架下《红楼梦》隐喻翻译的效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钱冠连;;西语哲在外语界的传播与未来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8年02期
2 季国清;语言研究的后现代化迫在眉睫[J];外语学刊;1999年01期
3 王寅;;哲学的第四转向:后现代主义[J];外国语文;2012年02期
4 许国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年03期
5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概念化”对翻译主客观性的解释力——一项基于古诗《枫桥夜泊》40篇英语译文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3期
6 徐盛桓;陈香兰;;感受质与感受意[J];现代外语;2010年04期
7 刘放桐;“人本主义”和“人本主义哲学思潮”随想录[J];学术月刊;1999年10期
8 王寅;体验哲学:一种新的哲学理论[J];哲学动态;2003年07期
9 王寅;;主客主多重互动理解[J];哲学动态;2009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颜鹏飞;;西方GDP理论的新发展,新发展论和科学发展观[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喻中;话说“法学前沿”[N];法制日报;2007年
2 刘浩 特约记者 杨浩;四川森林总队聘请专家授课提高学习质量[N];人民武警;2004年
3 胡希宁 步艳红;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西方经济学前沿理论[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4 记者 刘云丽;我市审计论坛开幕[N];安阳日报;2006年
5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龚华萍 陈海韵;为企业集体充电[N];广东科技报;2008年
6 辽宁省大连市统计局局长 邢战坤;打造“三型”机关 推动科学发展[N];中国信息报;2014年
7 曲卫松;造就高素质参谋人才[N];人民武警;2004年
8 刘丹丹 葛西劝 徐华;保定打造学习品牌[N];河北日报;2011年
9 通讯员 冯琼 梁东;哈巴河是我们成长的摇篮[N];阿勒泰日报(汉);2011年
,本文编号:855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55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