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概念转喻的体验哲学观

发布时间:2017-09-16 14:43

  本文关键词:概念转喻的体验哲学观


  更多相关文章: 概念转喻 体验哲学


【摘要】:LakoffJohnson(1999)提出了体验哲学,论述了体验哲学的三项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并认为认知语言学是以体验哲学为其哲学基础的。本文以体验哲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实例论述了概念转喻的体验哲学基础:1)概念转喻具有体验性;2)概念转喻是自动的、无意识的思维模式;3)转喻推理使得大部分抽象思维成为可能。论文强调指出,相比隐喻来说,转喻的研究还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关键词】概念转喻 体验哲学
【基金】:2015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宾语隐形构式的认知神经机理研究”(GD15CWW05) 广东省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认知—功能视域下的概念转喻研究”(GWTP-YJ-2015-0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学者”科研启动计划项目(299-X5122129)、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语言理论研究前沿”科研创新团队部分成果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1.引言LakoffJohnson(1999)在《体验哲学:基于身体的心智及其对西方思想的挑战》中提出了体验哲学,论述了体验哲学的三项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其理论的深度与广度、理论的魅力、理论的开拓与创新精神等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与境界(刘正光200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建华;王国华;;体验哲学视角下的东北方言词语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2 王寅;中西学者对体验哲学的论述对比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10期

3 雷淑娟;;认知语言学的体验哲学观[J];理论观察;2009年02期

4 李桂真;;从体验哲学语用观的角度分析幽默言辞的理解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王寅;;体验哲学探源[J];外国语文;2010年06期

6 刘志成;;从体验哲学的视角看待语言的体验性[J];思想战线;2013年02期

7 王寅;;既超越又不超越的回归——兼谈体验哲学的超越性和语言学研究的新增长点[J];外语学刊;2008年01期

8 杨卫东;戴卫平;;认知语言学·体验哲学观[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11期

9 王寅,李弘;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句法成因的解释[J];外语学刊;2003年01期

10 曾玲玲;金江;;体验哲学视角下的英汉金钱词汇隐喻[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楚行军;;体验哲学的后现代性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付添爵;;“和谐翻译”之略谈——基于体验哲学的主体间性[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 王馥芳;认知语言学在争议中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万正发;论体验哲学观对翻译认知能力的阐释[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63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63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7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