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留学生在汉语古诗朗诵中的停延习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16:21
本文关键词:韩国留学生在汉语古诗朗诵中的停延习得研究
【摘要】: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出现“洋腔洋调”与停延习得不当有很大关系。“停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停顿”或“停歇”,二是“延长”或“连接”。以往关于停延的研究主要是汉语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单句、短文、简单介绍句上的停延分析,并未涉及留学生诗歌朗诵停延的分析。而根据前人的研究,我们得知朗诵方式对停延确实存在影响。诗歌朗诵中停延的习得有重要作用,有利于留学生在汉语语音、文化等方面的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现阶段将诗歌朗诵与停延相结合的研究比较罕见。鉴于此,本文探讨了留学生在诗歌朗诵中的停延习得情况。文章以汉语母语者和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中、高级阶段的韩国学生为考察对象,选取了留学生易于理解的五言和七言古诗,采集了留学生与朗诵水平较高的中国学生朗诵这些材料时的录音,利用语音软件分析录音,运用语音声学测量与人工听辨相结合、绝对时长和相对时长相结合的方法,将被试停延的情况进行对比。文章得出以下结论:从中国被试来说,其无声段的相对时长呈现“行间无声段逗间无声段顿间无声段顿内无声段”的规律;顿、逗和行的边界处前一音节的相对时长呈现“行间前一音节逗间前一音节顿间前一音节”的规律。同时,我们发现在声学测量中,中国被试在五言诗歌的顿间有停延,而在七言诗歌的顿间没有停延。但在人工听感上,五言和七言诗歌的顿间都有停延。韩国被试的停延不当情况主要表现在:第一,在顿内出现停延,造成听感上不连贯。第二,韩国高级阶段的学生朗诵时更流利,但缺乏必要的停延意识,出现“一口气连读”现象。第三,有些韩国学生没有遵守韵律层级的停延规律。另外,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停延习得的情况不同。文章共有五章。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介绍了朗诵与停延的相关术语。第三章从停延次数、频率、位置、不同韵律边界间的相对时长、不同韵律边界间前一音节的相对时长上分别阐述了在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朗诵时中、韩两国学生的停延习得情况,就母语背景、学习阶段对停延的习得影响进行了分类说明。第四章根据前文的结论对韩国学生诗歌停延习得情况进行分析,从教师、学生、教材三个方面对诗歌朗诵中停延的习得提出建议。第五章是结论。其中,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文章的重点。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古诗朗诵 停延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16
- 1.1 研究缘由12
- 1.2 研究意义12-13
- 1.3 研究对象13-14
- 1.3.1 实验语料13
- 1.3.2 被试13-14
- 1.4 研究方法14
- 1.5 研究创新14-16
- 第2章 停延与朗诵16-22
- 2.1 停延的相关概念16-19
- 2.1.1 停延的定义16
- 2.1.2 停延的分类16
- 2.1.3 停延的层级16-18
- 2.1.4 停延的声学特征形式18
- 2.1.5 停延研究的重要性18-19
- 2.2 古诗朗诵的相关概念19-22
- 2.2.1 古诗朗诵的定义19
- 2.2.2 古诗朗诵的重要性19-22
- 第3章 古诗朗诵的停延分析22-40
- 3.1 分析方法22-24
- 3.1.1 录音过程22
- 3.1.2 测量内容22
- 3.1.3 测量方法22-23
- 3.1.4 测量步骤23-24
- 3.2 对五言古诗的分析24-30
- 3.2.1 每行中的前两个字停延24-25
- 3.2.2 每行中的后三个字停延25-27
- 3.2.3 顿内停延27
- 3.2.4 顿间停延27-28
- 3.2.5 行间停延28
- 3.2.6 全诗停延次数和频率28-29
- 3.2.7 顿和行边界处无声段的相对时长29
- 3.2.8 顿和行边界处前一音节的相对时长29-30
- 3.3 对七言古诗的分析30-36
- 3.3.1 每行中的前两个字停延30
- 3.3.2 每行中的中间两字停延30-31
- 3.3.3 每行中的后三个字停延31
- 3.3.4 顿内停延31-32
- 3.3.5 顿间停延32
- 3.3.6 逗间停延32-33
- 3.3.7 行间停延33
- 3.3.8 全诗停延次数和频率33-35
- 3.3.9 顿、逗和行边界处无声段的相对时长35-36
- 3.3.10 顿、逗和行边界处前一音节的相对时长36
- 3.4 七言古诗跟五言古诗的对比36-40
- 3.4.1 相同点36-37
- 3.4.2 不同点37
- 3.4.3 对现象的分析37-40
- 第4章 停延习得不当的情况及建议40-48
- 4.1 停延习得不当的表现40-41
- 4.2 停延习得不当的原因41-42
- 4.2.1 教学中不重视41
- 4.2.2 留学生不熟悉古诗朗诵41-42
- 4.2.3 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42
- 4.2.4 教材中很少涉及相关知识42
- 4.3 停延习得的建议42-48
- 4.3.1 教师方面42-44
- 4.3.2 留学生方面44-45
- 4.3.3 教材方面45-48
- 第5章 结论48-50
- 参考文献50-53
- 作者简历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晓虹;杨玉芳;;汉语语篇修辞结构边界韵律表现[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晶晶;;朗读方式对停顿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2 王蓓;杨玉芳;吕士楠;;汉语韵律层级边界结构的声学相关物[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雪娇;韩国留学生在汉语古诗朗诵中的停延习得研究[D];鲁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64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64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