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文学翻译与作品域外影响力

发布时间:2017-09-17 12:38

  本文关键词:文学翻译与作品域外影响力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世界 中国文学 安德列 民族文学 莫言 英语文学 卞之琳 《围城》 瑞典学院 《金锁记》


【摘要】:正法国小说家、评论家安德列·马尔罗对视觉艺术的评述同样适用于文学作品,直到19世纪,名作是以一种"独自"存在,意义明确的方式被理想化地描绘着。进入20世纪这个翻译的时代,文学作品化身在不同风貌的相似中,构成一个整体,翻译的创造性力量制造出反馈与回声,连续统一的影响力放大了文学的疆域,为文学的现代定义再添新声。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文学世界;中国文学;安德列;民族文学;莫言;英语文学;卞之琳;《围城》;瑞典学院;《金锁记》;
【基金】: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翻译文学与汉语创作的世界性研究”的相关成果,项目编号:L13BWW003
【分类号】:I046;H059
【正文快照】: 法国小说家、评论家安德列·马尔罗对视觉艺术的评述同样适用于文学作品,直到19世纪,名作是以一种“独自”存在,意义明确的方式被理想化地描绘着。进入20世纪这个翻译的时代,文学作品化身在不同风貌的相似中,构成一个整体,翻译的创造性力量制造出反馈与回声,连续统一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裴;略论文学反映的三个基本范畴[J];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03期

2 王晋中;;文学的疆域[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滕志朋;沟通、整合与推进——略谈批评在文学活动中的定位问题[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4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现象学[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贺仲明;;文学与生活关系再考量[J];小说评论;2009年06期

6 李文英;;J·希利斯·米勒“文学消亡论”研究综述——兼谈文学的价值取向问题[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陈智;;浅析文学研究的价值及其特征[J];文学教育(中);2012年10期

8 黎跃进;制约与超越:文学与文化关系的考察[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9 张政文;走近与走进:两种文学史论的描述研究[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10 罗守让;文学价值面面观[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方锡球;;文学发展机制与重写文学史[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张子良;;文学本质与价值观念——评程麻《文学价值论》[A];东方丛刊(1994年第1辑 总第八辑)[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静;对“文学死了”的有力反驳[N];中国文化报;2012年

2 贺仲明 山东大学文学院;文学的意义不会长期被遮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旅美学者 南桥;文学翻译也是一种信仰[N];东方早报;2012年

4 颜敏;语言与思想之于文学教育[N];文艺报;2011年

5 段崇轩;文学的立场[N];光明日报;2000年

6 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教授 王晓明;从文化研究的窗口望出去[N];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易晓明;疏离、边缘化与文学的自主[N];文艺报;2002年

8 梅新林;文学地理:文学史范式的重构[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梅新林;中国文学地理学导论[N];文艺报;2006年

10 谭旭东;电子媒介时代文艺的新变与发展[N];学习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衍明;论文学自主性[D];复旦大学;2003年

2 田小勇;文学翻译模糊取向之数字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月;文学经典的命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简思香;建构主义文学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莉平;穿越经典黄昏的迷雾[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4 孙书敏;揭密维纳斯的腰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欧美;文学世界的诗性品格[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6 夏兴通;网络传播时代的文学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田健民;浅论媒介变迁与文学演进[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珊珊;色彩与文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唐秋燕;文学治疗原理分析[D];湖北民族学院;2013年

10 吴晓棠;审美经验辨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694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694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8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