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汉语动介并行现象

发布时间:2017-09-20 12:33

  本文关键词:汉语动介并行现象


  更多相关文章: 介词 动介词 语法化 汉语


【摘要】:汉语动词语法化为介词后,大多没有成为纯介词,而是动词与介词并行发展。这种现象自先秦至今都存在。动介词有着介词性,也有着独特的介词特点。这种现象的形成,既有着动词语义保留的原因,也有着介词创新的原因。动介并行现象可以带来一些汉语动词语法化方面的理论启示。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介词 动介词 语法化 汉语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语法化视野下的介词更新研究”(11BYY0075) 教育部中央高校科研基本业务费·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语言学科专题创新研究”(2015AA017)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Kury?owicz J.(1975/1965)认为,语法化程度是递增的,即从实词到虚词,或从较少语法性到更多语法性(?less grammatical more grammatical)(Campbell and Janda 2001:95),语法化程度呈现出“斜坡”(cline of grammaticalization):“实义词语法词附着词屈折词缀”1(HopperTrau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敏;;汉语动词的形态[J];语文学习;1954年04期

2 殷国光;《古今汉语动词概念化方式的变化及其对语法的影响》一文读后[J];汉语学习;2004年01期

3 吴金花;汉语动词介词化动因考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刘俊丽;;汉语动词“打”字研究综述[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5 尹戴忠;;汉语动词研究综述[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陈新葵;张积家;;汉语动词、名词认知的影响因素比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刘文正;;汉语动词的立类问题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徐思益;汉语动词后置的“得”与“不得”[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Z1期

9 贾国新;;古汉语动词兼具反向意义现象探讨[J];驻马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10 沈钢;关于汉语动词“向”的研究——兼谈申小龙的《中国句型文化》[J];湖州师专学报;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冀铁亮;孙薇薇;穗志方;;语言学与统计方法结合建立汉语动词子类框架类型集[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雪;汉语动词的空间方位表征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金花子;朝鲜族学生学习汉语动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s鷖,

本文编号:888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88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6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