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话语分析与主体间性

发布时间:2017-09-20 12:34

  本文关键词:话语分析与主体间性


  更多相关文章: 主体间性 话语分析 认识论


【摘要】:哲学认识论经历了本体认识论、理性主义的认识论以及主体间性认识论3个阶段。作为对理性主义认识论的批评,主体间性认识论主张"之间关系"是认识的本体。本文以主体间性和话语分析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下观点:(1)主体间性是话语分析的认识论基础,主体间性认识论中主体关系平等的思想在话语分析中被贯彻落实;(2)话语分析对主体间性产生反作用,话语分析不仅为主体间性提供技术操作思路,而且它是主体间性认识论的落脚点。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
【关键词】主体间性 话语分析 认识论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电视新闻话语的跨学科研究”(12YJAZH030)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陕西高校外语专业研究生论文评阅语的体裁分析”(2014J08) 陕西省教育厅项目“陕西高校研究生毕业论文评阅语的对比研究”(2013JK032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1引言主体间性是认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反对主体主义过度扩张理性的做法,主张从主体之间的关系出发去认识世界,因而对人文社会科学中的话语分析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人文社科的重要研究范式,话语分析是语言转向的归宿。(孙静怡2012)它不但关注对社会事件的语言表述,而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国锋;交往理性[J];外国文学;2004年01期

2 李骅;范文芹;;主体的历程──兼论主体的伦理意义[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虎小军;张世远;;主体间性:哲学研究的新范式[J];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4 宋雅萍;;论主体间性[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8年00期

5 詹全旺;;话语分析的哲学基础——建构主义认识论[J];外语学刊;2006年02期

6 孙静怡;;话语分析:语言转向的归宿[J];外语学刊;2012年02期

7 艾四林;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评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8 张再林;关于现代西方哲学的“主体间性转向”[J];人文杂志;2000年04期

9 金惠敏;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对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一个后现代性考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廖益清;;社会性别的批评话语分析述评[J];外语教学;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推己及人与角色扮演——道德意识的个体发生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詹全旺;;新闻言语行为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李长成;;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批判的理论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王亮;;重构资本主义文化秩序——从社会批判角度看贝尔、哈贝马斯和杰姆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5 楼月红;;浅析“语言暴力”的解决之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6 曾中秋;;从个体理性到交往理性——“经济人”假设的范式替换[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杨宏;罗迪江;雷彩;;教学过程的体验性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朱良好;;法律全球化与对话[J];北方论丛;2006年06期

9 刘毅;;交往理性与演进理性:哈贝马斯与哈耶克法律思想对中国法治的启示[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10 汪怀君;;论交往理性与商谈伦理[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仝冠军;;论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A];中国编辑研究(2004)[C];2004年

3 孔慧;;哈贝马斯论塞尔的《意义、交往及表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4 姚凯;;存在主义对现代社会个案工作的启示[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林;;从“它”到“我们大家”——史密斯论宗教对话的六重境界[A];国学论衡(第五辑)[C];2009年

6 张琳;;主体间性视角中的翻译主体[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继成;;法律论证的四个基本前提[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胡绪明;;评阿多诺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基本路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9 王艳华;;精神的相遇 灵感的闪现——记数学课堂中的对话[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田云刚;李卫朝;;对话的和谐意蕴[A];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07年山西省哲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8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杨凯;教宗约翰·保罗二世对世界政治事务的积极介入及其原因[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杨燕燕;论教育实践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彬;舞龙快乐合作式教学模式在上海市部分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王佳;技术传播中的翻译——技术写作在专业汉英笔译实践中的应用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焉晶;中小学校长变革型领导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晓楠;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武林;企业环境责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谷立平;论互联网“人肉搜索”的社会责任缺失[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锋;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陈慕;中学语文生命化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庆香;;西方某些媒体“3·14”报道的话语分析[J];国际新闻界;2008年05期

2 代树兰;;电视访谈叙事性话语中主持人与嘉宾的话语角色[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3 黄兴涛;;“话语”分析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J];历史研究;2007年02期

4 赵淑梅;;话语分析与中共党史研究[J];宁夏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5 刘锟;《大师和玛格丽特》的叙事话语分析[J];外语学刊;2000年04期

6 李洪儒;试论语词层级上的说话人形象——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一[J];外语学刊;2005年05期

7 詹全旺;;话语分析的哲学基础——建构主义认识论[J];外语学刊;2006年02期

8 黄国文;;系统功能句法分析的目的和原则[J];外语学刊;2007年03期

9 刘艳茹;;索绪尔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J];外语学刊;2007年04期

10 潘文国;;从哲学研究的语言转向到语言研究的哲学转向[J];外语学刊;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浙江大学 施旭;[N];社会科学报;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小莉;;试评“话语分析:反思与建构”[J];文学教育(上);2010年09期

2 熊丙娟;;《公共话语分析——公共决策中的话语分析》评介[J];现代外语;2010年04期

3 ;“第12届国际话语分析研讨会暨全国语篇分析研讨会”会议通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02期

4 吴建清;;话语分析的训练——《话语分析》(第二版)述评[J];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04期

5 李亚明;从《话语·心理·社会》看话语分析[J];外语研究;1995年04期

6 尹璐;;批评话语分析与积极话语分析的对比研究[J];语数外学习(高中英语教学);2014年01期

7 韩震;历史的话语分析和文本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8 赵华敏;关于“■てはしぃ”的话语分析——以“(Nに)V-てはしぃ”与“Nが(は)V-てはしぃ”的区别为主[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年03期

9 吴佳美;听力教学与话语分析的关联[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张智学;话语分析中的“连贯性假设”[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静敏;;活跃在法律实践领域的话语分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阎志刚;;从管制到服务:对农民工公共政策及其问题的一种话语分析[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3 毛浩然;徐赳赳;;Widdowson和“前语篇”概念——《语篇,语境,,前语篇——话语分析中的关键问题》介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鲁曼俐;;话语分析与外语听力教学[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5 徐晓叶楠;林丹华;;“神奇的心灵捕手”:对华语影视作品的心理医生形象建构策略的话语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俞容龄;;入境旅游者的积极体验:质的研究角度[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 刘津;多向度的话语分析[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2 顾曰国;话语研究纵横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陈力丹;深刻地理解新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4 美国加州洛杉矶Loyola法学院教授 国际法律语言学家学会第五任主席 皮特·逖尔斯玛 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 黄萍 译;语言理解之于司法体系至关重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贺爱军;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D];苏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竞春;短信息社会构建功能的话语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滕达;奥巴马电台演讲的积极话语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孙金波;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温总理演讲的积极话语分析[D];新疆大学;2012年

4 白洪波;评价理论视角下奥巴马上海演讲语篇的积极话语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5 张晶;医务电视剧对白的话语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6 戴宇辰;话语的角力场—关于中日“钓鱼岛”事件的中国当代话语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7 侯瑞;伊战期间美国新闻发布会的批判性话语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刘慧;当代中国传播话语分析初探[D];云南大学;2010年

9 于琨;从话语分析视角看中日媒体有关“有毒水饺”事件报道[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10 屠燕云;编译新闻的话语分析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88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888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8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