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客家民俗文化词语研究
本文关键词:宁都客家民俗文化词语研究
【摘要】:宁都地处赣南北部,是旧时赣南古驿道的三叉口,较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宁都成为早期的客家摇篮,其方言民俗具有一定的特色。本文以汉语方言调查词表为蓝本,以宁都客家方言民俗词语为立足点,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对宁都客家方言的词汇系统进行了整理,并从中选取了生育、婚嫁、丧葬等最能反映日常人生礼仪特征以及农业生产、饮食、岁时节日、民间游艺等最能反映日常物质生活特征的民俗文化词语,采用描写和分析的方法来探析其民俗文化内涵,尽可能地真实地反映当地民俗文化事象,从而有利于人们了解其民俗风情。通过对宁都客家方言民俗词语的全面考察分析,我们发现其中只有部分民俗词语保留至今,而许多反映当地习俗的民俗词语已不在人们的生活中使用或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已经发生变化。宁都客家方言民俗词语反映了以下重要的思想内容:生育类民俗词语反映的是人们祈求母子平安、重男轻女的社会心理;婚嫁类民俗词语反映的是人们承袭古老婚嫁传统的思想;丧葬类民俗词语反映的是人们继承传统的“中庸和谐”思想,浓厚的宗法、孝道及风水信仰观念;农业生产民俗词语反映的是旧时自然经济生产的重要遗迹;而岁时节日民俗词语反映人们对自然神灵的崇拜、祖先灵魂的敬仰以及浓厚的禁忌迷信思想观念。总而言之,民俗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既具有稳定性又有变异性,而其承载民俗文化的民俗词语同样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的。
【关键词】:宁都客家方言 民俗词语 民俗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7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5
- 一、研究对象7
- 二、研究现状7-11
- (一)民俗的涵义7
- (二)方言与民俗的关系7-8
- (三)汉语方言与民俗的研究现状8-10
- (四)宁都客家方言的研究状况10-11
- 三、研究方法11-12
- 四、研究意义12-13
- 五、民俗词语材料来源及相关说明13-15
- 第一章 宁都县基本概况15-25
- 一、宁都县人文地理概况15-16
- 二、宁都县的建置沿革16-17
- 三、宁都客家话的归属及使用情况17
- 四、宁都客家方言的语音系统17-21
- 五、宁都客家方言的词汇特征21-25
- 第二章 从宁都礼仪民俗词语看其民俗文化25-50
- 一、生育习俗25-31
- (一)孕期26-27
- (二)生产27-28
- (三)喜贺28-30
- (四)小结30-31
- 二、婚嫁习俗31-41
- (一)婚前31-34
- (二)结婚34-39
- (三)婚后39-40
- (四)再婚40-41
- (五)小结41
- 三、丧葬习俗41-50
- (一)死亡的替代语41-42
- (二)丧葬习俗中的仪礼42-49
- (三)小结49-50
- 第三章 从宁都物质生活民俗词语看其民俗文化50-84
- 一、饮食习俗50-61
- (一)茶类礼俗词50-53
- (二)酒类礼俗词53-56
- (三)主食56-60
- (四)食物烹调技法类词60-61
- (五)小结61
- 二、农业生产习俗61-67
- (一)水稻种植与收藏62-64
- (二)席草种植与加工64-66
- (三)小结66-67
- 三、岁时节日习俗67-74
- (一)大年67-69
- (二)“上元节”及其他岁时节日习俗69-73
- (三)小结73-74
- 四、游艺习俗74-84
- (一)民间歌谣74-77
- (二)言麻77-80
- (三)民间游戏娱乐80-82
- (四)小结82-84
- 第四章 宁都客家民俗词语民俗文化特点84-92
- 一、反映民俗历史生活的文化遗迹84-85
- 二、反映生活习惯方式的文化现象85-86
- 三、反映人们社会心理的文化观念86-92
- (一)尊老敬宗的思想观念86-87
- (二)趋吉避凶的思想观念87-88
- (三)鬼神迷信的思想观念88-90
- (四)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90-91
- (五)外来文化的思想观念91-92
- 结语92-93
- 参考文献93-96
- 附录96-142
- 致谢142-143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1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伯慧;;略论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J];学术研究;2015年01期
2 肖九根;;赣方言古语词及其在汉语史研究中的实践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3 李志强;;民俗研究中的语言学方法[J];民族论坛;2006年08期
4 杨振兰;民俗词语探析[J];民俗研究;2004年03期
5 丁全;方言与民俗[J];语文建设;2001年06期
6 曲彦斌;略论语言与民俗的双向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03期
7 曹志耘;谈谈方言与地域文化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03期
8 邓晓华;客家方言的词汇特点[J];语言研究;1996年02期
9 ;江西客家概述[J];江西社会科学;1995年02期
10 李如龙;方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勇波;论赤峰蒙古族民俗文化[D];山东大学;2013年
2 温昌衍;客家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春红;泰安方言民俗词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邢璇;鹤峰方言词汇与民俗文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3 韩春;彭泽方言民俗词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黄小平;田林宁都客家话比较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5 董丽娟;民俗语汇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05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05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