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中数字谚语的语义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韩中数字谚语的语义对比研究
【摘要】:谚语,产生于民众之中,自古以来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惯用表达形式。它以意简言赅的话语形式,凝聚了意味丰富的生活智慧。数字,其最基本的作用是表现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但它从创立之初便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数字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数字的这一特点,给语言学习者理解数字谚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想要理解好谚语须能准确把握其中数字的象征意义。基于这些原因,本文选取韩国李基文主编的(?)(?)(?)(?)和中国温端政主编的《中国谚语大辞典》这两本极具权威性的典籍作为主要分析材料,结合两国数字文化,探究基本数字1到10在韩中两国谚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数量等方面的异同,并对比分析其产生原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介绍了前人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明确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首先结合数字的文化意义分析数字在韩国谚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及数量特点,接着以同样的方式分析数字在中国谚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及数量特点,最后对比分析数字在韩中谚语中表现出来的象征意义、数量等特点,并对产生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具体阐述。第三章是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所阐述的内容。数字1到10在韩国谚语中表现出14种象征意义,在中国谚语中表现出19种象征意义。这些数字在韩中谚语中表现的象征意义有很多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数字在韩中谚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不仅受到数字本身意义的影响,也受到数字所处的语言环境,所处的文化背景的等因素的影响。此外,这些数字所表现的象征意义在韩国谚语中共出现439次,在中国谚语中共出现的957次。其中1,3,10的象征意义在韩中谚语中出现频率较其他数字高。3的象征意义在韩国谚语中出现的频率最高,1的象征意义中国谚语中出现频率最高。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帮助韩中语言学习者理解、掌握数字相关谚语,也希望本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韩中两国学者对数字相关谚语的研究。
【关键词】:数字谚语 意义 韩中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36.4;H55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目录10-11
- 正文11-69
- 参考文献69-71
- 附件7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钰;彭晓燕;;颜色词在中西文化中的象征意义[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3期
2 崔玉梅;张剑;;《一小时的故事》中门的象征意义[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杨玉明;;俄语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崔玉梅;帅式毅;;《一小时的故事》中门的象征意义[J];九江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张静;;浅谈中西文化中红白黑三种颜色词语的象征意义[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1期
6 杨玉明;张建英;;俄汉文化中动物的象征意义[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乐成神龙;;表达的不仅仅是小清新[J];电脑爱好者(普及版);2011年07期
8 李峰;色彩的象征意义[J];理论学刊;1992年02期
9 应歧;漫淡色彩的象征意义[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10 张逵;试论英汉词的象征意义[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冬梅;;俄汉文化中树木象征意义的对比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孙媛媛;张小平;;谈色生“辉”——论中国五色的象征意义[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戚海峰;;基于本土文化的中国企业品牌象征意义的定位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卜囡囡;;浅析福克纳小说《熊》中老熊的悲壮之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四辑)[C];2014年
5 李金善;;《离骚》“滋兰树蕙”证解——也谈《离骚》香草的象征意义[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6 纪永贵;;槐树意象的文学象征[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曲一琳;何星亮(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让压岁钱回归象征意义[N];光明日报;2011年
2 周明华;超越“关灯1小时”的象征意义[N];青岛日报;2013年
3 邱发平;女性温柔执法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N];东莞日报;2012年
4 李士谦;极具象征意义的“甲午马”[N];中国集邮报;2014年
5 潮白;“包青天三铡”的象征意义[N];南方日报;2013年
6 云飞子;何必强求这个“象征意义”[N];辽宁日报;2010年
7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吕岩松;颇具象征意义的会议[N];人民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杨兵;展示的不只是产品[N];乐山日报;2007年
9 贾柱;正利率的象征意义[N];中国工业报;2007年
10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覃红霞;院士当班主任不能徒有象征意义[N];中国教育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吉U,
本文编号:906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06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