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英雄传》动结式述补结构研究
本文关键词:《儿女英雄传》动结式述补结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近代汉语 《儿女英雄传》 述补结构 动结式 结果补语
【摘要】:《儿女英雄传》,清代文康所作,是清代中晚期的著名白话小说,使用的是当时的北京口语,具有从早期北京话向现代北京话过渡的明显特征,并且篇幅适中,适合作计量统计描写,是研究清代中晚期北京话语法现象的非常适合的语料。有关述补结构和动结式,相关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尤其在近代汉语的前半段,晚唐五代宋元时期的研究成果相对多一些,而明清时期的研究成果就相对少一些。明清时期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前夜,是从古白话向现代白话过渡的重要时期,关于这一时期述补结构和动结式的考察,对了解述补结构和动结式的发展演变,了解现代汉语述补结构系统及动结式系统的形成,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也便是我们选择将《儿女英雄传》的动结式作为研究对象的出发点。借鉴吴福祥(1999)的有关成果,我们将《儿女英雄传》中的动结式述补结构根据补语的语义指向分为指动补语结构、指受补语结构以及指施补语结构三大类,并着眼从动结式的各个次类问题上加以展开。本文采用计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穷尽性地考察了《儿女英雄传》的指动补语结构、指受补语结构以及指施补语结构等三大类动结式述补结构中的每一个成员特点。全文可分为五大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了动结式述补结构的研究现状、《儿女英雄传》的研究现状、动结式述补结构的分类、语料版本及本文的研究范围。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分别对书中的指动补语结构、指受补语结构以及指施补语结构等三大类动结式述补结构作全面的计量分析和描写,并对一些特殊现象作了初步的解释,对出现的一些规律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第五章中我们将《儿女英雄传》与其它选定语料进行历时与共时的比较。“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概括总结,以期揭示《儿女英雄传》动结式述补结构基本面貌以及该时期动结式述补结构的发展特点。
【关键词】:近代汉语 《儿女英雄传》 述补结构 动结式 结果补语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4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5
- 第一节 研究现状8-12
- 一、动结式述补结构的研究现状8-12
- 二、《儿女英雄传》语法现象研究的现状12
- 第二节 《儿女英雄传》动结式述补结构研究12-15
- 一、《儿女英雄传》动结式述补结构研究的必要性12-13
- 二、动结式述补结构的分类13-14
- 三、语料版本及本文的研究范围14-15
- 第二章 动结式指动补语结构15-39
- 第一节 常用指动补语15-32
- 第二节 次常用及罕用指动补语32-34
- 一、次常用指动补语32-33
- 二、罕用指动补语33-34
- 第三节 指动补语结构特点34-39
- 一、指动补语使用情况34-36
- 二、述语的特点36
- 三、补语的特点36
- 四、宾语的特点36
- 五、形式特点36-38
- 六、否定形式38-39
- 第三章 动结式指受补语结构39-63
- 第一节 主要指受补语39-54
- 第二节 次常用及罕用指受补语54-57
- 一、次常用指受补语54-56
- 二、罕用指受补语56-57
- 第三节 指受补语结构特点57-63
- 一、指受补语使用情况57-59
- 二、述语的特点59-60
- 三、补语的特点60
- 四、宾语的特点60
- 五、形式特点60-62
- 六、否定形式62-63
- 第四章 动结式指施补语结构63-78
- 第一节 常用指施补语63-71
- 第二节 次常用及罕用指施补语71-73
- 一、次常用指施补语71-72
- 二、罕用指施补语72-73
- 第三节 两可补语73-74
- 第四节 指施补语结构特点74-78
- 一、指施补语使用情况74-75
- 二、述语的特点75
- 三、补语的特点75
- 四、宾语的特点75-76
- 五、形式特点76-77
- 六、否定形式77-78
- 第五章 动结式的历时和共时比较78-82
- 第一节 动结式的历时比较78-80
- 一、动结式结构形式78-79
- 二、补语使用情况79-80
- 第二节 动结式的共时比较80-82
- 结语82-83
- 参考文献83-8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86-87
- 致谢87-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文辉;动结式在几个句式中的分布[J];语文研究;2004年03期
2 施春宏;;动结式形成过程中配位方式的演变[J];中国语文;2004年06期
3 熊仲儒;刘丽萍;;汉语动结式的核心[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胡敕瑞;;动结式的早期形式及其判定标准[J];中国语文;2005年03期
5 熊仲儒;刘丽萍;;动结式的论元实现[J];现代外语;2006年02期
6 刘街生;;动结式组构的成分及其关系探讨[J];语言研究;2006年02期
7 吴茂刚;;近二十年来动结式研究述评[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8 彭国珍;;偏离类动结式的句法特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林燕;徐兴胜;;汉语动结式复合词的派生问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赵琪;;作用于自身的英汉动结式的论元实现[J];山东外语教学;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傅爱平;;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动结式译文的分析[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施春宏;;动结式的配价分析[A];全国第八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JSCL-2005)论文集[C];2005年
3 孙英杰;;动结式的语义、论元结构及补语指向[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杨洁;;“V着(zháo)”与“V到”的替换条件及其动因分析[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宗宏;现代汉语使因突显类致使构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罗思明;英汉动结式的认知功能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何玲;英汉动结构式增效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4 宋文辉;现代汉语动结式配价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赵琪;英汉动结构式的论元实现[D];复旦大学;2009年
6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张翼;复合动词和及物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林艳;现代汉语动结式“V错”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李琳;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的英语非常规动结式构建[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石婉;《儿女英雄传》动结式述补结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4 谭力;汉语动结式“一V一个R”的构式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姜灿中;汉语动结式的历时构式语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6 张慧;“V走”结构多角度考察[D];延边大学;2016年
7 张立冰;对外汉语教学中动结式习得及偏误分析[D];苏州大学;2016年
8 万春兰;基于事件结构理论的现代汉语动结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9 吴华钊;“X死(了)”结构的多角度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10 易查方;动结式“V满”及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07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07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