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饰成分与数量结构话语指称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修饰成分与数量结构话语指称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修饰成分 话语指称性 象似性 生命度 偏误分析
【摘要】:带修饰成分的数量结构的持续值显著高于不带修饰成分的数量结构的持续值,带多个修饰成分的数量结构的持续值显著高于带一个修饰成分的数量结构的持续值,这显示修饰成分具有凸显名词短语的作用,与象似性理论一致。但这不够充分,这些数量结构持续值的差异跟生命度、语义指称性、数或句法结构等因素有关。修饰成分与中心成分之间无"的"的数量结构的持续值显著高于修饰成分与中心成分之间有"的"的数量结构的持续值,也跟这些因素有关。由此可见,生命度等因素与持续性具有普遍、密切的关系。这些因素的组配互动还可为偏误分析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
【关键词】: 修饰成分 话语指称性 象似性 生命度 偏误分析
【基金】:笔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重动句句法、语义的信息结构制约研究”(项目编号:14BYY128)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现代汉语话语指称研究”(项目编号:10YJC74014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资助(一等)“汉语话语指称性的句法编码研究”(项目编号:2013M540481) 浙江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二类)“汉语话语指称性句法编码的类型学研究”(项目编号:BSH130209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数量结构1的话语指称性2颇为学界关注(参看WrightGivón,1987;Sun,1988/1994;Chen,2003、2009;许余龙,2005;高玮,2014a、2014b等),但修饰成分与数量结构话语指称性的关系则较少受到关注。Li(2000:1114)认为数量成分(number-classifiers)的使用*12本文是笔者主持的国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余龙;从回指确认的角度看汉语叙述体篇章中的主题标示[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2 高玮;;先行语引入句式中的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14年03期
3 刘丹青;;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J];中国语文;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从舵;;论“有·专名+VP”的语篇特征与传信功能[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2 许余龙;;向心理论的参数化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8年03期
3 刘丹青;;语言库藏类型学构想[J];当代语言学;2011年04期
4 于昌利;;An Analysis of Anaphora[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7期
5 吴早生;;现代汉语“这/那”指示义与主观评价及话题功能的关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屈承熹;;汉语篇章语法:理论与方法[J];对外汉语研究;2009年00期
7 李虹;;再议指示词“这”“那”的指称标记性[J];对外汉语研究;2013年00期
8 李虹;;再议指示词“这”“那”的指称标记性[J];对外汉语研究;2013年01期
9 朴珍玉;;汉语无定NP作主语的指称类型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10 郑军;;汉语中动句的语义偏向[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2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知恩;量词的跨语言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4 李恬;指类思维和指类句[D];河南大学;2011年
5 潘s銀N;现代汉语话题结构的认知语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高卫东;语篇回指的功能意义解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11年
7 金莉娜;韩(朝)汉语篇结构标记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8 熊岭;现代汉语指称范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安春;“一个”的用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李杰;不及物动词带主事宾语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潇;名词性成分的指称及其句法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艳霞;首话题引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饶青欣;现代汉语蔬菜范畴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慧;现代汉语光杆名词及“数量名”短语的定指性考察[D];北京大学;2011年
5 张磊;多维视域下的指类句语用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晓红;指量名结构的语序及分布的类型学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龚一文;“即使”的篇章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邓崎凡;壮语判断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龙海艳;湖南方言常澧片的复数标记与列举标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思佳;“一量名”不定指名词主语句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毓智;论汉语的结构意义和词汇标记之关系——有定和无定范畴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J];当代语言学;2002年01期
2 许余龙;从回指确认的角度看汉语叙述体篇章中的主题标示[J];当代语言学;2005年02期
3 刘街生;;存在句的构成、理解和语用状态[J];当代语言学;2009年03期
4 宗守云;;“一量名”和“X量名”的差异[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古川裕;谈现象句与双宾语句的认知特点[J];汉语学习;1997年01期
6 杨素英;黄月圆;高立群;崔希亮;;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存现句习得研究[J];汉语学习;2007年01期
7 黄南松;论存在句[J];汉语学习;1996年04期
8 刘街生;;存在句的动词考察[J];汉语学习;2013年01期
9 温晓虹;;主题突出与汉语存在句的习得[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2期
10 沈家煊;王冬梅;;“N的V”和“参照体—目标”构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梅;;数量结构中的“每”和“每隔”[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冯雪燕;;从焦点角度看古汉语数量结构[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杜海军;盛爱萍;;双数量结构研究述评[J];语文学刊;2008年01期
4 李红湘;;湖南冷水江方言数量结构“A一A”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9期
5 张超;李步军;;“两个”等数量结构与“一对”的意义及功能比较[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11期
6 孙力平,刘挺;数量结构重叠的语法功能与分布[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7 胡彩敏;;含数量结构比较项的“比”字句考察[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8 鲍静;;关于数量结构复叠的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温锁林;;“有+数量结构”中“有”的自然焦点凸显功能[J];中国语文;2012年01期
10 王立;数量结构的分合与韵律构词[J];江汉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鑫;“双数量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黄兵;有标记数量结构[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淑清;现代汉语数量结构对应句的考察[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4 冯雪燕;古汉语数量结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于冰婷;双数量结构的多角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张利明;现代汉语可逆式双数量结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志利;主宾可逆的双数量结构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陈晶晶;基于构式语法的汉语双数量结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陈晓蕾;基于构式语法的双数量结构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10 吕京英;汉语数量结构的生成语法研究[D];鲁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16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16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