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隐喻加工模型的比较——兼论隐喻加工的认知层次
发布时间:2017-09-25 10:48
本文关键词:三种隐喻加工模型的比较——兼论隐喻加工的认知层次
更多相关文章: 隐喻加工 范畴涵括模型 结构映射模型 概念隐喻理论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隐喻加工机制的探索产生了三种影响较大的理论模型:范畴涵括论、结构映射论和概念隐喻理论。本文首先简要介绍这三种模型,然后结合汉语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句分析三者的解释力。研究表明,大脑中不仅存在对事物本身属性的认识,还包括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同时大脑还具备对事物进行深层次抽象概括的能力。范畴涵括论适合于解释有关事物本身属性的比喻,结构映射论则适合于解释事物关系的隐喻,而概念隐喻则是在更深认知层面对隐喻现象的描述。此外,随着隐喻规约化程度的加深,其加工方式也会更多地从结构映射转化为范畴涵括的方式。三者是互补而不是矛盾的关系。
【作者单位】: 东华大学;
【关键词】: 隐喻加工 范畴涵括模型 结构映射模型 概念隐喻理论
【基金】: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英语短语动词的语义实证研究及教学应用”(项目编号:13YJC740123) 东华大学2015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汉语模糊数量表达系统的认知研究”(项目编号:15D111409)资助
【分类号】:H05
【正文快照】: 一、引言 自从Richards (1936) 提出隐喻的互动论以来,尤其是经过Black (1962)的完善与发展,隐喻的两个主体——目标(topic或target)和基体(vehicle或base)如何互动导致了隐喻义的产生就成了认知心理学家、认知语言学家等热烈讨论的话题。纵观现代隐喻研究,对隐喻理解机制的,
本文编号:916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16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