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基于茅盾文学奖抽样语料库的习用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5 11:40

  本文关键词:基于茅盾文学奖抽样语料库的习用语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习用语 茅盾文学奖 语料库 语法结构 语法功能


【摘要】:本文根据汉语信息处理的实践,选取了分词标注中习用语这一特殊词类作为研究对象。目前自动分词标注的习用语,实际包含成分多样,混杂有词、成语等其他语言单位。首先,在借鉴语言学和汉语信息处理两方面的研究成果之后,在语料标注的实际情况分析基础之上,从结构、字数、语义三个方面对习用语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析,将其与成语、惯用语等概念区分开。其次,本文以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语料构建语料库,以此为切入点,对习用语进行实证研究。本次研究选取了第六届——第八届三届茅盾文学奖共14部获奖作品的文本,共计近400万有效字符,制成抽样语料库。运用ICTCLAS软件、以北京大学分词标注规范为标准,对语料库进行自动分词及标注。对自动分词的情况进行分析,筛查标记为“习用语”的分词单位中混杂入的词、成语和惯用语等语言单位,并且立足于汉语信息处理的实践,提出对习用语自动标注的处理建议。然后,依托语料库中的真实语言材料,对习用语的语法结构和功能进行描写与分析。从音节数上,侧重研究三音节和四音节的习用语。习用语的语法功能相对完备,可以在句中担当主语、宾语、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等主要句法成分。因此对习用语进行语法功能的二次标注,具有可行性。习用语在汉语信息处理中作为独立的分词单位,有其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本文通过对习用语的实证研究,希冀为自动分词软件的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习用语 茅盾文学奖 语料库 语法结构 语法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46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选题背景11-13
  • 1.2 研究现状13-17
  • 1.2.1 习用语的词汇学研究13-14
  • 1.2.2 习用语与成语14-15
  • 1.2.3 习用语与熟语15-16
  • 1.2.4 习用语与惯用语16-17
  • 1.3 习用语的界定17-18
  • 1.4 指导理论和研究方法18-20
  • 第二章 茅盾文学奖抽样语料库的构建与标注20-25
  • 2.1 选材原则与抽样方法20-22
  • 2.1.1 选材原则20-21
  • 2.1.2 抽样方法21
  • 2.1.3 抽样结果21-22
  • 2.2 自动分词与词性标注22-25
  • 2.2.1 分词软件和词类代码22
  • 2.2.2 基本统计数据22-25
  • 第三章 自动标注的“习用语”情况分析25-35
  • 3.1 错标为习用语的词25-28
  • 3.2 错标为习用语的成语28-33
  • 3.3 错标为习用语的惯用语33-35
  • 第四章 习用语的定量定性分析35-49
  • 4.1 双音节习用语35-36
  • 4.2 三音节习用语36-40
  • 4.2.1 作独立语的三音节习用语36-37
  • 4.2.2 作其他句法成分的三音节习用语37-40
  • 4.3 四音节习用语40-45
  • 4.3.1 作独立语的四音节习用语40-41
  • 4.3.2 作其他句法成分的四音节习用语41-45
  • 4.4 五音节及以上习用语45
  • 4.5 自动分词优化建议45-49
  • 第五章 结语与课题展望49-50
  • 附录50-58
  • 附录一. 语料库中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习用语50-54
  • 附录二. 语料库中被标注为习用语的成语54-56
  • 附录三. 语料库中被标注为习用语的惯用语56-58
  • 参考文献58-60
  • 致谢60-61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郁;茅盾文学奖:在期待与遗憾之间[J];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04期

2 樊尼莫;;阅读怀旧年——关于茅盾文学奖的另类纪念[J];出版广角;2005年08期

3 任美衡;;关于茅盾文学奖美学的经验与批判——评《聚焦茅盾文学奖》[J];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宋俊宏;;茅盾文学奖美学体系的建构及反思——从任东华的《茅盾文学奖研究》说起[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孔会侠;;“茅盾文学奖研究”的新成果[J];当代文坛;2012年01期

6 罗宗宇;金莎莎;;茅盾文学奖研究的新突破——评任东华《茅盾文学奖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王海波;韩一充;郑淇文;;茅盾文学奖的进步和启示[J];群文天地;2012年16期

8 海晓红;;聚焦与拓展——评《茅盾文学奖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9 张恒学;我看茅盾文学奖[J];云梦学刊;1999年02期

10 王火;;有助于历史的前进——在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大会上的讲话[J];郭沫若学刊;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殷红;;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评委谈获奖作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3)[C];2005年

2 石一宁;高小立;任晶晶;曾祥书;武翩翩;;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述说获奖感受[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3)[C];2005年

3 雷达;;我所了解的茅盾文学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5)[C];2011年

4 ;第七、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5 陈晓明;;汉语文学的新阶段——“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综论[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5)[C];2011年

6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揭晓[A];茅盾研究(第九辑)[C];2005年

7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离茅盾文学奖有多远?[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5)[C];2011年

8 白烨;;长篇与“茅奖”:扭结与纠结[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5)[C];2011年

9 武翩翩;;责编的责任——寻找有价值的作品打磨推广给读者[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3)[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冯文礼;给作品以智慧 给大众以震撼[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吴小曼 特约撰稿人 付艳霞;茅盾文学奖背后的利益角逐[N];财经时报;2005年

3 古诺 吴力;茅盾文学奖品牌价值流失[N];财经时报;2005年

4 廖建江;茅盾文学奖背后之矛盾[N];甘肃日报;2005年

5 魏雅华;茅盾文学奖应该怎样评[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黄英;茅盾文学奖得主聚首蓉城[N];四川日报;2005年

7 徐林正;茅盾文学奖背后的矛盾[N];陕西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李向红 杨小玲 实习生 刘晓丽;透视茅盾文学奖[N];陕西日报;2005年

9 新闻工作者,,现居北京 徐富;孰是孰非“茅盾文学奖”[N];深圳商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倪敏;茅盾文学奖有待增加含金量[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任美衡;茅盾文学奖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范国英;茅盾文学奖的文学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世锋;茅盾文学奖“主旋律”意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钱韬;基于茅盾文学奖抽样语料库的习用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李虹;茅盾文学奖评奖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旭;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质[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蕴茜;茅盾文学奖评奖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芬;论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对“中国问题”的叙写[D];暨南大学;2014年

7 牛征贵;坚守·超越·变异[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岳亚光;从茅盾文学奖透视当代文学评奖制度的价值取向[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孙婧;矛盾文学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10 欧阳小婷;茅盾文学奖前三届获奖作品的人民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170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170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7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