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滨州方言文白异读地理语言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14:03

  本文关键词:滨州方言文白异读地理语言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滨州方言 文白异读 来源 地理分布


【摘要】:滨州方言作为山东方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白异读现象十分丰富却鲜见研究成果,而滨州方言中的文白异读研究极具价值。本文以滨州方言文白异读为调查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一共有六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包括选题依据和意义、研究综述和研究方法、目的与语料来源。第二章主要对滨州概况进行简要概述,主要包括:历史概况、地理概况和语言概况,其中语言概况又包括滨州7个方言点的音系概况。第三章主要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对滨州方言文白异读现象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此外还对其特点进行了总结。声母文白异读主要出现在曾摄开口三等庄组入声字,梗摄开口二等澄母、庄组入声字,通摄合口三等精组入声字和止摄开口三等日母字等几组字中。韵母文白异读现象较之声母要丰富,且规律性也较强,以中古入声字为主要分布范围。主要包括宕江摄入声字,曾梗摄入声字,咸山摄开口一等入声字,通摄合口三等入声字,果摄开合口一等字和通摄合口一、三等精组、泥来母非入声字。在本章中,不仅对文白异读类型进行分析,也会结合相关历史文献材料对白读层进行分析,探求历史来源。声调方面的文白异读并不丰富,我们也进行了整理描写。第四章主要论述滨州方言文白异读的地理分布及其特征。本章主要绘制了声母和韵母文白异读类型在滨州境内的地理分布图,并以此分析其分布特点。第五章主要论述滨州方言文白异读类型在西齐片、西鲁片、东潍片和东莱片的地理分布情况,并对其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做出了滨州方言文白异读类型中的文读音可能不是来自滨州南边或东边的方向,而其白读音应属于本地固有读音的推测。第六章通过论述滨州方言文白异读在周边相关地区的地理分布及特征,进一步探索滨州文白异读类型文读层的空间来源,认为这个来源主要是河北方言和北京话。最后,讨论了滨州处于方言过渡地带的问题。本文的价值在于:一方面,对滨州文白异读做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丰富了滨州方言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从新角度出发,运用地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充分分析滨州方言文白异读在周边方言区的分布情况,以此探索文读层的空间来源,有助于我们了解滨州方言与周边方言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滨州方言 文白异读 来源 地理分布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72.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意义10-11
  • 一、选题依据10-11
  • 二、选题意义11
  • 第二节 研究综述11-16
  • 一、关于汉语方言文白异读理论的研究11-13
  • 二、关于地理语言学理论的研究13-14
  • 三、滨州方言文白异读研究现状14
  • 四、山东方言文白异读研究现状14-15
  • 五、关于山东方言地理语言学方面的研究15-16
  • 第三节 研究方法、目的与语料来源16-18
  • 一、研究方法16
  • 二、研究目的16-17
  • 三、语料来源17-18
  • 第二章 滨州历史、地理及语言概况18-30
  • 第一节 滨州历史、地理概况18-20
  • 一、滨州历史概况18-19
  • 二、滨州地理概况19-20
  • 第二节 滨州语言概况20-30
  • 一、方言归属20-21
  • 二、滨州方言代表点音系21-30
  • 第三章 滨州方言文白异读类型30-55
  • 第一节 声母文白异读类型30-36
  • 一、[?]~[t?]或[tθ]~[?]类30-32
  • 二、[?]~[?]或[tθ]~[?]类32-33
  • 三、[?]~[l]类33-35
  • 四、其他声母文白异读35-36
  • 五、声母文白异读的特点36
  • 第二节 韵母文白异读类型36-52
  • 一、宕江摄入声字37-40
  • 二、曾梗摄入声字40-45
  • 三、咸山摄开口一等入声字45-46
  • 四、果摄一等见系字46-48
  • 五、通摄精组、泥来母非入声字48-49
  • 六、其他韵母文白异读49-51
  • 七、韵母文白异读的特点51-52
  • 第三节 声调文白异读52-55
  • 第四章 滨州方言文白异读在滨州市的地理分布及其特征55-66
  • 第一节 声母文白异读在滨州市的地理分布及其特征55-57
  • 一、曾梗摄入声字声母文白异读类型地理分布55-56
  • 二、通摄合口三等精组入声字声母文白异读类型地理分布56
  • 三、止摄开口三等日母字声母文白异读类型地理分布56-57
  • 第二节 韵母文白异读在滨州市的地理分布及其特征57-66
  • 一、宕江摄入声字韵母文白异读地理分布57-59
  • 二、曾梗摄入声字韵母文白异读地理分布59-61
  • 三、咸山摄开口一等入声字韵母文白异读地理分布61-63
  • 四、果摄一等见系字韵母文白异读地理分布63-64
  • 五、通摄精组、泥来母非入声字韵母文白异读地理分布64-66
  • 第五章 滨州方言文白异读与山东方言其他片区的关系66-82
  • 第一节 滨州方言文白异读类型与西齐片的关系66-72
  • 一、滨州方言声母文白异读类型与西齐片的关系67-68
  • 二、滨州方言韵母文白异读类型与西齐片的关系68-72
  • 第二节 滨州方言文白异读类型与西鲁片的关系72-77
  • 一、滨州方言声母文白异读类型与西鲁片的关系72-74
  • 二、滨州方言韵母文白异读类型与西鲁片的关系74-77
  • 第三节 滨州方言文白异读类型与东潍片、东莱片的关系77-82
  • 一、滨州方言声母文白异读类型与东潍片、东莱片的关系77-79
  • 二、滨州方言韵母文白异读类型与东潍片、东莱片的关系79-82
  • 第六章 滨州方言文白异读与周边省市方言的关系82-94
  • 第一节 滨州方言文白异读类型与河南方言中的关系82-87
  • 一、滨州方言声母文白异读类型与河南方言的关系83-84
  • 二、滨州方言韵母文白异读类型与河南方言的关系84-87
  • 第二节 滨州方言文白异读类型与河北中部南部方言和北京话的关系87-92
  • 一、滨州方言声母文白异读类型与河北中部南部方言和北京话的关系87-89
  • 二、滨州方言韵母文白异读类型与河北中部南部方言和北京话的关系89-91
  • 三、滨州方言中文读层的空间来源应是河北方言和北京话91-92
  • 第三节 关于方言过渡地带问题的讨论92-94
  • 结语94-96
  • 参考文献96-99
  • 附录99-10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107-108
  • 致谢10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霞;;正确掌握“薄”等文白异读词的读音[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 徐朋彪;;富平方言的文白异读[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井怡琼;;汝州方言的文白异读[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张益梅;;介休方言的文白异读[J];语文研究;1988年03期

5 靳光瑾;北京话文白异读的形成及消长[J];语文建设;1991年05期

6 谭燕;;湘潭土话的文白异读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8期

7 文远东;东安芦洪市话文白异读现象初探[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8 曹先擢;关于普通话文白异读的答问[J];辞书研究;2001年01期

9 刘静;南宋初年的人口迁徙与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文白异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丁邦新;;《苏州同音常用字_Y》之文白异读[J];中国语文;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靳光瑾;;北京话的文白异读和普通话的正音原则[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2 曹先擢;;关于普通话文白异读的答问[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3 邓享璋;;沙县盖竹话的文白异读[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殷树林;;也论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勋宁;;“多元一极”模式与中国的语言社会[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2期)[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继如;“恪”字读音的再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颂育;论汉语方言的文白异读[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莹;滨州方言文白异读地理语言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一涛;文水方言的文白异读及历史层次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红;晋南中原官话汾河片平阳小片声韵文白异读探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孙志波;山东方言的文白异读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5 梁新荣;山东荣成方言新老派语音差异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张珊;井陉方言语音的调查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7 于永敏;韩城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芦红;临汾乔李方言语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孔敏;山西汾阳方言语音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田娟;山西霍州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23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23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b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