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访谈节目中意义构建的语用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15:36

  本文关键词:访谈节目中意义构建的语用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视访谈 意义 预设 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 语境


【摘要】:近几十年,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和普及,电视访谈语篇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虽然许多语言学者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比如会话含义、话轮转换或预设等方面;却很少有学者从意义生成的角度研究采访语篇。本文运用语用学的一些理论研究电视访谈中对话的意义建构。本研究主要采用预设理论、格莱斯的合作原则(the CP)、利奇的礼貌原则(the PP)和言语行为理论对意义构建进行研究。语用预设依赖语境并广泛存在于日常会话、新闻报道、广告和文学作品中,电视访谈节目也不例外。本文分别从采访者和受访者两个角度分析和探讨访谈对话,其一从语用预设和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分析采访者的话语,其二从违反或遵循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受访者的话语。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在访谈的大部分是遵循合作原则以达成访谈的目的,如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并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采访者的大多数问题包含或真实或虚假的预设和语力,其中大部是要求;(2)大多数情况下,受访者能识别出采访者的预设信息,他们通过使用一些会话策略如反问、改述来应对一些有陷阱的问题。并通过这些手段表达某些交际意图;(3)在一些情况下,受访者采取礼貌策略并违反合作原则以表达特定的语用含义。(4)访谈者和受访者分别采用不同的会话策略达到各自的交际目的。本文共包含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包括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以及论文的概要。第二章分别对电视访谈和意义的研究进行了的回顾,包括电视访谈的定义和特点,五种不同的意义即句子含义,会话含义,文本含义,语篇含义和语用含义。第三章重点论述本研究所采用的理论框架,涉及预设、会话分析、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言语行为理论的详细论述。第四章分析电视访谈语篇,利用预设、合作、礼貌等理论分别探讨了采访者和受访者含义的生成机制和语用策略。第五章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研究意义和局限性,并对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本文针对访谈这一具体情境,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研究交谈者在对话中交际策略的使用和语用含义的表达生成。希望本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解读访谈会话,以及在会话中构建潜在意义和实现深层意义的表达、沟通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视访谈 意义 预设 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 语境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030
【目录】:
  • ABSTRACT3-5
  • 摘要5-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5
  • 1.1 Research Background9-10
  • 1.2 Research Objective10
  • 1.3 Methodology and Data Collection10-12
  • 1.4 Outline12-15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5-27
  • 2.1 Overview of TV Interview15-19
  • 2.1.1 Types of TV Interview16-17
  • 2.1.2 Features of TV Interview17-18
  • 2.1.3 Other Research on TV Interview18-19
  • 2.2 Previous Research of Discourse Meaning19-27
  • 2.2.1 Sentence Meaning and Utterance Meaning20-22
  • 2.2.2 Textual Meaning and Discursive Meaning22-23
  • 2.2.3 Pragmatic Meaning23-27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7-39
  • 3.1 Pragmatic Meaning Construction: Mechanisms27
  • 3.2 Mechanism of Presupposition27-30
  • 3.2.1 Semantic Presupposition27-28
  • 3.2.2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28-29
  • 3.2.3 Presupposition Triggers29-30
  • 3.3 Mechanism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30-35
  • 3.3.1 Conversational Maxims30-32
  • 3.3.2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32-35
  • 3.4 Mechanism of Politeness Meaning35-36
  • 3.5 Mechanism of Speech Act Meaning36-38
  • 3.6 Summary38-39
  •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of Interview Discourse39-65
  • 4.1 Interviewer and interviewee’s Meaning from Presupposition and the PP Perspectives39-49
  • 4.1.1 Meaning Generated by Existential Presupposition39-42
  • 4.1.2 Meaning Generated by Lexical Presupposition42-46
  • 4.1.3 Meaning Generated by Structural Presupposition46-49
  • 4.2 Interviewee’s Meaning from the CP and the PP Perspectives49-64
  • 4.2.1 Meaning Generated by Flouting the Maxim of Quantity49-53
  • 4.2.2 Meaning Generated by Flouting the Maxim of Quality53-58
  • 4.2.3 Meaning Generated by Flouting the Maxim of Relation58-62
  • 4.2.4 Meaning Generated by Flouting the Maxim of Manner62-64
  • 4.3 Summary64-65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65-69
  • 5.1 Major Findings65-67
  • 5.2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67-68
  • 5.3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68
  • 5.4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68-69
  • BIBLIOGRAPHY69-73
  • ACKNOWLEDGEMENTS73-75
  • PUBLISHED PAPERS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芬;《Doing Pragmatics语用学入门》简介[J];语言研究;2003年02期

2 第九届语用学研讨会会务组;第九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中国语用学研究会第三届年会将在复旦大学召开[J];外语研究;2004年05期

3 ;第九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中国语用学研究会第三届年会征文通知[J];语言科学;2004年06期

4 袁伟;;第九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在上海举行[J];语言科学;2005年05期

5 谢朝群;中国语用学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会议纪要[J];现代外语;2005年01期

6 ;中国语用学研究会第二届年会在福建师大举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2期

7 ;《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简介——人类基本生存状态的哲学与语用学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本刊记者;;全国语用学讲习班将在广州举办[J];语言科学;2006年03期

9 ;第十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年会征文通知[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第十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年会定于明年举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根辉;李德华;尉迟治平;;形式语用学研究状况与展望[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曾文雄;;对比语用学研究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朱建平;;从语形学、语义学到语用学[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4 王佳音;;妙用指别语的“言外价值”——基于语用学的思考[A];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研究——第二届中西语言哲学高层论坛暨纪念索绪尔逝世100周年论文集[C];2013年

5 马林;;论意义的渐进过程[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即将召开的会议[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1期[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徐川山;扎实推进中国的语用学研究[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2 夏中华 渤海大学文学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语用学与哲学的内在关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记者宋晖 通讯员张新红;语用学研究趋向多元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 毛延生;语用学研究要有本土文献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向明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困境求变”:语用研究的经济分析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李丹弟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词汇语用学:揭示词汇的认知语用属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辜筠芳;哈贝马斯规范语用学视野下的课堂对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姚鸿琨;词汇语用学之阻遏现象新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玲;遮诠与禅宗机缘性会话中否定现象的语用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2 李文静;访谈节目中意义构建的语用学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3 刘志强;皮尔士实用主义思想对语用学起源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马玲玲;科米萨罗夫的翻译语用学思想探微[D];燕山大学;2010年

5 吴芸;条件节“バ·ト·タテ·ナテ”的语用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赵军;语用学论文摘要的互文分析[D];湘潭大学;2008年

7 曲凡宁;中韩指示现象的语用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陈瑾;民族认同的语用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健;新闻语体翻译的语用学方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曾玉洁;价格标示与价格词语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30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30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7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