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化视域下英汉构词缀化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语用化视域下英汉构词缀化对比研究
【摘要】:本文在语用化视域下,对比英汉构词缀化现象语用动因,发现这一共性语言现象背后有共同的语用规律:英汉构词缀化现象都主要受主观化、语用类推和语言明晰性和经济性原则的驱使。但是,英语和汉语必然属于不同的语系,所以英语和汉语在吸收和同化他源词缀、类词缀的形成机制及英汉构词缀化的语用目的等方面又有很大的差异。从语用规律上探索英汉构词缀化现象,对英汉词汇发展及演变、语言理据的探讨,英汉新词语互译、词语习得、词汇教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
【关键词】: 构词缀化 类词缀 英汉对比 语用化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语非字面语言认知的神经心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ZDB155)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项目编号:13NDJC132YB)阶段性研究成果 浙江工商大学青年人才基金项目“英汉词汇语用义建构中的框架转换与概念整合研究”(项目编号:QY13-16)的支持
【分类号】:H146;H314
【正文快照】: 1缀体系的影响较大。中国对词缀的讨论始于马引言建忠的《马氏文通》(1898),后来又出现了英语是屈折语,其词汇的构成方式主要是“语根”“语系”(薛祥绥,1919)和“语尾”(胡派生法或称词缀法,即通过词根与词缀、词根适,1920),以及“子、儿、头、面、了”之类与词根的组合最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立鹤;;英汉对比研究新视角:语用法的语法化[J];外语学刊;2012年03期
2 黎昌抱;;英汉新词语构词特点对比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姜淑珍;;准预制语研究——从自由短语到预制语块[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02期
2 张慧;;析英语新词新语的构成[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宋翔;;日语计算机与网络词汇使用状况初探——基于网页与操作系统的实证研究[J];科技视界;2014年36期
4 宋翔;;汉日语IT领域新词对比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5 黄立鹤;;英语have与汉语“有”之对比——聚焦语用法的语法化[J];语言学研究;2013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2 沈家煊;语用法的语法化[J];福建外语;1998年02期
3 向明友;黄立鹤;;汉语语法化研究——从实词虚化到语法化理论[J];汉语学习;2008年05期
4 郭鸿杰,周芹芹;现代汉语新词语的构词特点——兼评《新华新词语词典》[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黄立鹤;;英语进行体之语用法的语法化探赜[J];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02期
6 向明友,朱迈青;论言语的社会交际功能——经济分析语用学探究之二[J];外语学刊;2001年01期
7 袁晓宁;英语动词进行体的语用理据及其理解[J];外语学刊;2002年04期
8 向明友;;试论英语虚拟语气的语法化[J];外语学刊;2007年06期
9 唐燕玲;;疑问词的语法化机制和特征[J];外语学刊;2009年05期
10 郑银芳;;话语主观性在英语进行体中的体现[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蒙蒙;;外源类词缀“门”的类词缀化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2 王雅;;浅析类词缀中的“控”式词[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3 王茜;;“吧”是类词缀吗?[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1期
4 刘梓枢;;新兴类词缀“多”的探微[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4期
5 符晓妍;;从认知图景角度探讨新兴类词缀的产生机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年06期
6 曹保平;汉语类词缀研究述评[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杨秋玲;词缀及类词缀的“子”[J];开封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8 曹大为;;“族”的类词缀化使用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9 曾立英;;三字词中的类词缀[J];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02期
10 柏莹;;试析“艳照门”之“门”的类词缀化[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妹雯;;网络新词语中类词缀的主观性初探[A];语言文字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第七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海良;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华敏;英语类词缀的构式形态及其认知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2 龙宇欢;留学生类词缀使用情况偏误分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3 宋开峰;现代汉语词缀、类词缀确定问题的一些思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进玉;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焦阳;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蓓;现代汉语新兴类词缀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7 魏冬青;类词缀与“X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魏伟;现代汉语外来类词缀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邹晓玲;现代汉语新兴类词缀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于艳;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37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37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