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词素义的非范畴化——以“被XX”的“被”为例
本文关键词:论词素义的非范畴化——以“被XX”的“被”为例
【摘要】:词素在创制新词时的范畴属性会发生变化,我们称之为词素义的非范畴化。在近年来出现的"被XX"式新词中,词素"被"的非范畴化表现较为突出。与一般被动句相比,"被XX"中的"被"在概念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诸方面的范畴属性都发生了改变,具有鲜明特点,最终发展为新义项。词素义的非范畴化是利用既有范畴认知新事物的常用手段,也是词素义系统不断丰富发展的重要方式。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词素义 词义 非范畴化 造词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词素的意义在造词时会发生一些改变,许多词素的静态存在意义与动态造词意义产生了明显差异。这种现象说明,词素在参与造词时并不是原封不动地予以使用,其范畴属性会发生变化以适应造词的需求。近年来,汉语中出现了许多“被XX”式新词,如“被自杀”、“被增长”、“被小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正光,刘润清;语言非范畴化理论的意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1期
2 王寅;;“新被字构式”的词汇压制解析——对“被自愿”一类新表达的认知构式语法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黄正德;柳娜;;新兴非典型被动式“被XX”的句法与语义结构[J];语言科学;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群;;构式理论视野下的夸张形式描述与解释[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张宁;;语言非范畴化的特征及其产生的现实动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3 储一鸣;;“adv+n”格式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4 蔡晓斌;;非范畴化过程中词义的主观化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雷蔚茵;;名物化现象与词类范畴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6 刘坛孝;董维山;;当代汉语新词语义模糊性的体验哲学思辨——以“山寨x”词串构式为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岳好平;徐静;;从范畴化看比喻型名名复合词中的名词形容词化[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11期
8 吴利利;刘丽莲;;专有名词泛化的认知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9 陈礼权;;网络流行语“我不是X,何必Y”的认知语用解读[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10 林慧英;;英语比喻型N+N复合词中名词形容词化的转喻识解[J];长沙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陆红艳;;非范畴化视角下的多义性分析[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阳;;大学英语网考背景下跨文化语言能力及培养研究[A];软科学论坛——能源环境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3 蒋东旭;;传播研究的起点:作为传播主体的人、人的认知与传播[A];中国认知传播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4 赵永峰;;体验认知视角下的传播研究——以CCTV和CNN索契冬奥会报道为例[A];中国认知传播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王仁强;认知视角的汉英词典词类标注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3 朱军;现代汉语受事宾语句中论元共现规律及管控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郭晓红;《战国策》形容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唐依力;汉语处所范畴句法表达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于秀金;类型学视野下的英汉时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张斌;现代汉语附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8 黄曼;构式视角下的汉英习语变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路崴崴;“V一下”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时妍;满语多义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飒;基于非范畴化理论的英语动词名词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梁庆;语言非范畴理论下英语名词功能多义性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吉红;语言的非范畴化及其演变过程[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雷蔚茵;现代汉语方位词词类地位实证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陈晓中;认知语法框架下对具有动态的自主/依存不对称特征的语法范式的相关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6 周瑜;现代汉语词频与兼类的相关性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7 陈和敏;Sneeze及物动词用法的规约化[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8 朱蓉;“V/A+死+了”构式的非范畴化[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严丽慧;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钱晨Z,
本文编号:946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46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