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汉、英三语环境下的口语迁移研究
本文关键词:壮、汉、英三语环境下的口语迁移研究
【摘要】:基于语言接触和语言可加工性理论,运用实证法和问卷法,通过考察三语环境中壮、汉语在语言层面对英语的口语迁移表现,并据此验证迁移的表现是否为三语语言接触和学习者语言加工能力发展的结果。研究发现,壮语、汉语对英语的学习主要是负迁移,而同时壮语和汉语间形成正负迁移形式;多语际的迁移受语言接触中社会文化、思维方式和学习者的语言加工能力影响。
【作者单位】: 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语言接触 语言加工 三语习得 语言迁移
【基金】:教育部201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壮、汉、英三语背景下的语言迁移研究”(项目编号:10YJA740039) 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工科院校大学英语写作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以广西科技大学为例”(项目编号:2015JGB293)阶段成果
【分类号】:H09
【正文快照】: 1 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2 Jorda,M.P.S.Third Language learners-Pragmatic Production and Awareness[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2005.De Anglis,G.Third or Additional Language Acquisit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佳;;国内外三语习得研究述评[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韩曙花;刘永兵;;西方三语习得研究对我国外语研究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3 孙瑞霞;刘懋琼;;构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三语习得教学体系[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4 刘璐璐;张海燕;;国内三语教育研究相关文献综述[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5 张武江;张卓;;三语习得研究概述[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7期
6 但绍彬;试论香港语言社会“三语并存”的现实性[J];咸宁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7 刘韶华;;三语习得机制国内外研究综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24期
8 陈立中;香港两文三语教育架构的沿革[J];文史博览;2005年12期
9 崔占玲;张积家;;藏-汉-英三语者语言联系模式探讨[J];心理学报;2009年03期
10 和新梅;;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三语”教学的阻碍因素[J];学理论;2010年3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香港拼音优化教学促进会简介[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洪矫健;浅析如何提高西藏“三语”教学质量[N];山南报(汉);2011年
2 道尔吉帕拉木;三语教学与缩小差异[N];锡林郭勒日报(汉);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武思敏;二语在三语习得中的迁移[D];吉林大学;2004年
2 赛娜;教育人类学视野下的内蒙古蒙古族“三语”教育之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3 许昊;影响初级阶段德语作为三语习得的学习因素[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4 吕新博;中国大学生三语学习者元语言意识实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5 迪拉热·艾则孜;维吾尔族三语者语义表征的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热比古丽·白克力;维吾尔族三语者的第二及第三语言的知识表征的实验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513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51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