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译后编辑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05:16
本文关键词:英汉译后编辑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译后编辑是建立在机器翻译基础上的一种现代翻译方式。和传统翻译不同,译者在面对原文的同时,需要在已有的机器翻译译文上进行修改,完成翻译过程。可以说,译后编辑的出现顺应了信息时代对翻译速度的要求,而省时、省力也正是译后编辑发展的目标。国外对译后编辑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并在近20年内快速发展,译后编辑在翻译行业的广泛应用已充分表明其有效性。本文以提高译后编辑效率为出发点,研究译后编辑过程中的客观和主观因素会对效率的提高产生何种影响,以期进一步探索译后编辑的策略、提高译后编辑的效率。关于客观因素,作为译后编辑的基础,机器翻译的质量是影响效率的重要变量。另外,在传统翻译中,原文可读性和句长也是影响翻译效率的因素。因此,我们将这两个因素也作为实验的变量,研究它们对译后编辑效率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专门的工具测量上述三个变量,并通过变量控制筛选文本,以对比实验结果找到变量与效率的关系。此外,被试对原文可读性、机器翻译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我们对主观评分的结果与工具测量结果进行比对,以观测两种方式的可靠性。关于主观因素,和翻译策略类似,译后编辑过程中译者也形成了基于机器翻译的译后编辑策略。以往的研究发现,不同译者展现出各式各样的编辑策略,而相应的编辑效率也有所不同。因此,本实验使用键盘操作记录软件PET (Post-Editing Tool)记录被试的操作行为,并观察被试所使用的编辑策略,研究译后编辑策略与效率的关系。虽然译后编辑效率越高越好,但是其实际价值建立在翻译质量合格的基础上。因此,在编辑策略的分析上,我们根据专家对译文的评分筛选出合格的文本,在此基础上对比高效和低效的编辑策略差异。结果显示,机器翻译质量对译后编辑效率有显著影响,而原文可读性对其影响不大。另外,被试的主观评分并不十分可靠,在对机器翻译质量的评分上有较大信度,但是译者对原文可读性的区分度不高,其评分信度较低。主观策略方面,键盘操作数量能有效预测译后编辑效率;高效和低效的译者策略有明显区别,集中体现在对机器翻译译文的利用程度不同,具体体现在增删、修正的行为上。
【关键词】:译后编辑 翻译策略 翻译效率 键盘记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085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8
- 1. 研究背景8-9
- 2. 文献综述9-13
- 2.1 译后编辑效率的客观影响因素9-10
- 2.2 译后编辑效率的主观影响因素10-13
- 3. 研究问题及假设13-16
- 3.1 客观因素:机器翻译质量和原文可读性13-14
- 3.2 主观因素:键盘操作数量和译后编辑策略14-15
- 3.3 实验假设15-16
- 4. 实验设计16-20
- 4.1 文本筛选和变量控制16
- 4.2 被试人员16-17
- 4.3 实验软件17-19
- 4.4 实验流程19-20
- 5. 数据分析和讨论20-33
- 5.1 客观变量对译后编辑效率的影响20-25
- 5.1.1 机器翻译质量的影响20-22
- 5.1.2 原文可读性的影响22-23
- 5.1.3 译者主观评分的可靠性23-25
- 5.2 译者主观策略对译后编辑效率的影响25-33
- 5.2.1 键盘操作数量与译后编辑时间的相关性26-27
- 5.2.2 编辑策略的认定27-33
- 6. 结论33-35
- 参考文献35-39
- 附录39-40
本文编号:9688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68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