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研究的传承与嬗变
本文关键词:面子研究的传承与嬗变
【摘要】:从历史演变到当下多视角的热议,面子研究呈现了历史传承性与嬗变性。本文主要从其概念衍生的历史渊源以及研究内容、手段的演变两个方面,对面子研究进行了详实的回溯。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从积极面子与消极面子划分之争、特定文化面子问题研究的不足、以及汉语文化特性面子研究的必要性三个方面进行概述,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新议题、新思路。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University
【关键词】: 面子 传承 嬗变 文化特性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面子’和‘脸’概念表征语义—语用界面研究”(编号:16BYY17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凌;张绍杰;;国外面子研究的最新动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2 王晓婧;张绍杰;;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交际面子印象管理模式重构[J];外语学刊;2015年02期
3 周凌;张绍杰;;明示性面子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社会—文化—认知视角[J];外语教学;2014年06期
4 赖小玉;;家庭冲突中强势反对的不礼貌研究[J];现代外语;2014年01期
5 周凌;张绍杰;;表达的明示性:汉语言文化特性的“面子”[J];外语教学;2013年03期
6 陈彦会;;跨文化冲突语境下的面子协商行为的定量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05期
7 李昆秀;李江秀;;礼貌与面子——谈汉语文化中的礼貌和面子观念在语用策略上的体现[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6期
8 蓝纯;赵韵;;《红楼梦》中跨等级道歉的语用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0年02期
9 宝贡敏;赵卓嘉;;面子需要概念的维度划分与测量——一项探索性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何玲梅;夏决芬;曹耀萍;;礼貌现象的语用特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凌;Daniel Kádár;;面子研究的传承与嬗变[J];外语研究;2016年03期
2 赵荣艳;曹义红;孟庆慧;;印象管理策略在临床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培养中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年03期
3 田良斌;李雪;;概念隐喻及概念整合理论阐释力异同的个案分析——以一则中文体育报道为例[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4 刘晓玲;杨晓红;邓铁;;《红楼梦》汉英文本道歉类情感话语分析[J];校园英语;2016年14期
5 袁周敏;;关系管理理论及其运作[J];中国外语;2016年01期
6 柴茂;樊继群;杨梅;;语言变体中不礼貌现象的语用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7 张翠娟;白凯;;面子需要对旅游者不当行为的影响研究[J];旅游学刊;2015年12期
8 胡贞贞;;从礼貌策略角度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请求言语行为[J];学园;2015年31期
9 李慧;;语用学中礼貌和面子观的中西方差异[J];求知导刊;2015年14期
10 庄燕菲;;大学新生社会技能特点初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凌;张绍杰;;明示性面子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社会—文化—认知视角[J];外语教学;2014年06期
2 周凌;刘风光;;“面子”明示性表达言语行为的运作模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3 周凌;张绍杰;;表达的明示性:汉语言文化特性的“面子”[J];外语教学;2013年03期
4 赖小玉;;汉语语境下夫妻间冲突性话语的顺应性研究[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5 冉永平;杨巍;;人际冲突中有意冒犯性话语的语用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申智奇;何自然;;言语冒犯及其形成机制[J];外语教学;2010年04期
7 王轶楠;;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分析面子与自尊的关系[J];社会心理科学;2006年02期
8 王宇;;影响外语课堂言语互动的隐性因素——面子[J];外语学刊;2005年06期
9 Geoffrey Leech;;Politeness: Is There an East-West Divide?[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10 胡文仲;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永红;浅谈文化特性的汉译处理方法[J];宿州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2 周勤勤;;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与时俱进的集大成文化[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02期
3 刘敏;;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传译[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齐淑珍;;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及特点[J];党史博采(理论);2012年11期
5 高娟;;歇后语中蕴含的隐喻义和文化义[J];学习月刊;2013年08期
6 刘文通;;浅述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及涵义[J];大家;2010年19期
7 ;法兰西捍卫本国文化[J];党政论坛;2001年11期
8 牛谷芳;英汉翻译中的文化保真[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9 孙英旭;张琪;;浅谈语言与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年09期
10 翟松天;对文化内涵特性与发展先进文化的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春鹏;;中国古代足球的兴衰与民族文化特性[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2 李季;冼宁;;浅议城市文化特性的构成元素[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齐明珍;;文化产业与跨文化交际双向建构的研究[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4 朱松美;;“和而不同”与全球视野下文化的现代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5 王晓丽;;文化的多链共生[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6 俞新天;;中国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国际视野[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7 杨昌儒;;论布依族文化二元复合特征[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8 陈崧;;三十年代关于文化问题之争[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9 黄书光;;基础教育变革中的文化坐标[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安县公路管理站徐静波;构建公路部门廉政文化体系[N];江苏法制报;2008年
2 南郊区纪委;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N];大同日报;2008年
3 李仁和 黄君录;廉政文化润无声 党旗飘扬促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张维忠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特级教师 张齐华 江苏省启东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特级教师 蔡宏圣;努力让数学课堂渗透文化的因子[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宋向光;增强核心吸引力 拓宽合作领域[N];中国文物报;2009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钟小凯;社会视角下的法院文化探讨[N];人民法院报;2012年
7 ;我们需要有“文化自觉”[N];发展导报;2000年
8 杨淦;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北京商报;2008年
9 无锡市委常委 宣传部长 王国中;推动文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N];新华日报;2013年
10 毛文娟;“中国标准”的独特文化精神[N];天津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卓娅;中国门文化特性的系统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天罡;比喻式汉语成语的文化特点分析及集合式教学[D];山东大学;2015年
2 韩云鹏;“武林风”赛场文化研究[D];吉首大学;2015年
3 赵跃;语文教材文化建构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牛银风;网络文化背景下的“两课”教学改革与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孙焕静;论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季秀华;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其校园治理[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凌萍;文化专有项的翻译[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8 欧阳宜文;英汉对偶修辞格中的隐蔽文化因素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晔晖;语文教育人文化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磊;语言与文化的跨文化交际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970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70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