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跨语际翻译与民族文化模因的有效复制——以《图说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翻译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04 10:41

  本文关键词:跨语际翻译与民族文化模因的有效复制——以《图说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翻译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翻译 模因复制 民族文化 优质标准 传统手工艺


【摘要】: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难题之一是如何强化其具备范式特征的民族语言模因,达到"成型性"、"表达性"、"一致性"、"公众性"和"权威性"的优质标准。本文以《图说中国传统手工艺》一书中藏、彝、赫哲、纳西等少数民族的造茶、制毡等传统手工艺翻译为例,说明异化音译加阐释是保留特有术语"成型性"的有效手段;精准引用典籍标题可强化模因新宿体译文的"权威性";根据互文线索追踪其前期民族语言原始文本,可保持同源模因的"一致性";适时嵌入异质文体有助于维护真实意义上的原作美学风格,加强其"表达性";借助英语的巨大张力可使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模因更具"公众性",从而得以有效而广泛的繁衍。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翻译 模因复制 民族文化 优质标准 传统手工艺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茶典籍系列的互文模因追溯及其英译的多维视域融合”(项目编号:13BYY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一、模因的形成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模因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基因,“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1]在人和语言的互动过程中,模因是逐渐形成的,经过一定范围内的同化(assimilation),一定时间内的保留(retention),一定媒介的表达(expression),达到完成一个复制循环并传播(tra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姜怡;姜欣;;异质文体互文交叉与茶典籍译文风格调整[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徐盛桓;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宋洪英;;从模因论看民族文化定型[J];外语学刊;2012年01期

4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年02期

5 李河;;Repetition与激进解释学的理论取向[J];哲学研究;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娟;;论文学交际中体裁的不变性与可变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周瑞英;;语言模因特点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张耘;;语言模因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谭晓春;;大学英语模仿与创新写作教学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戴艳云;;模因论与贺岁片台词的互文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潘艳;;何处追寻失落之幸福——析赫伯特·艾森赖希之《奥尔良的新(幸福)少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7 付伟忠;;互文性与后现代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8 许敏;;浅析广告语中的强势模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9 蔡晓燕;;孤独的个体——多莉丝·莱辛的《第五个孩子》与《弗兰肯斯坦》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10 王琼;;模因论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龙扬志;;一部诗剧与一个诗人的创作史[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梅红;;在互文性的指导下进行广告套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洁;;广告归化翻译策略的模因论角度探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立松;;模因翻译论视阈下的天津滨海新区公示语翻译[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5 徐传达;;互联网时代弱者的话语策略分析——以“湖南临武城管打死瓜农”事件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3)——网络化关系:新传播与当下中国论文集[C];2013年

6 岳永逸;;城市生理学与北京天桥的“下体”特征——兼论“杂吧地”的认知意义[A];都市文化研究(第4辑)——全球化进程中的上海与东京[C];2007年

7 林雪涛;王昧红;;青少年科普数字期刊内容开发与UI设计原则——基于网络移动触屏阅读终端的研究初探[A];中国科技期刊新挑战——第九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祝克懿;;超文本的传播功能与发展空间构想[A];修辞学论文集第12集[C];2009年

9 李正亚;;《静夜思》原作和英译作“明月”意象的互文性分析[A];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U,

本文编号:970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70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2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