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谎”的语用学研究述评
本文关键词:“说谎”的语用学研究述评
【摘要】:"说谎"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语用学角度考察了"说谎"的定义、构成要素、适用理论,认为其定义演化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经典的心理学模式、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的语用学模式、原型语义学模式、结合言语行为理论、礼貌理论和原型语义学的综合模式;构成其概念的诸多要素中,以谎言的虚假性和说谎者的意图尤为重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避免过度泛化概念,采用级差化视角,改进研究方法。
【作者单位】: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加州州立大学圣伯纳迪诺分校英语系;
【关键词】: “说谎” 语用 定义 谎言的虚假性 意图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说谎’言语行为的英汉语用对比分析”(项目编号:11JK042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36
【正文快照】: 1.引言“说谎”是人类社会亘古已有的现象,一直是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研究的热点。20世纪以来,“说谎”也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除了传统的修辞学和语义理解角度,语言学学者多从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等角度关注“说谎”,考察其语言发生机制、规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苇;;善意谎言的语用阐释与语用价值[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2 杨偃成;;善意谎言的认知语用探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曹悦;;言语交际中谎言的认知语用分析[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袁丽;;中美电视剧中角色撒谎现象对比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陈春华;顺应论和关联论——两种语用观的比较[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杨晓蓉;何明烈;;基于语用角度的“谎言”探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赵峰艳;;说谎作为交际策略的顺应性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冉永平;;人际交往中的和谐管理模式及其违反[J];外语教学;2012年04期
9 刘陈艳;张晔;;塞尔哲学思想对其语用研究的影响[J];求索;2012年11期
10 何自然,张淑玲;非真实性话语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文;;词汇石化现象与词汇习得的心理认知机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樊薇;;动机——影响外语教学的重要因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3 赵苗;郑文兰;;语义图在英语阅读中的运用[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4 崔中良;;翻译的思维过程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索玉柱;论语篇推理的研究范式[J];北京大学学报(外国语言文学专刊);1999年S1期
6 刘晶,周亚峰;浅谈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3期
7 曲宪明;;学习风格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林丽生;;图示理论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陈雪松;;授之以渔,终身得鱼——浅谈大学英语阅读中的元认知教学[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10 张银帙;;图式对英汉交替传译效果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素建;;顺应理论框架下的日语反语研究[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2年刊[C];2011年
2 杨国;;加强法制建设 构筑诚信微博[A];诚信文化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沁;思维风格、听力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马欣;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元认知策略培训个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孟冬梅;英语课堂动机激励教学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史文霞;科技语篇经济性:意向性与语用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贺莉;俄语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电芝;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加工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魏永红;外语任务型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胡霞;认知语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陈伟;学理反思与策略重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10 陈万会;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习得认知心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孙熙然;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向书桂;研究生历史现在时水平与感知学习风格相关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慧敏;非英语专业学生作文中冠词误用的认知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巍彤;高职学生英语听力理解的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肖静;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风格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魏静静;交互阅读模式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汪祖圣;城镇普通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萍;策略培训之于英语听力教学的实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夏冰;语用学视角下男女非真实性话语使用差异[D];江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苇;;善意谎言的语用阐释与语用价值[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2 王明琪;赵楠;;浅谈英语教学中的艺术手法[J];大家;2010年17期
3 顾曰国;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与心智哲学[J];国外语言学;1994年02期
4 祝畹瑾;语码转换与标记模式——《语码转换的社会动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2期
5 张杏肖;;善意的谎言[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6年04期
6 杨海霞;杨偃成;;善意谎言的认知语用理据[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7 张丽萍;应学凤;;谎言的构成要素和语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周薇;;德汉抱怨语的性别语用对比[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9 熊学亮;语用学和认知语境[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10 苗兴伟;关联理论与认知语境[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树钦;社会谎言的理想认知模型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旭;追溯语用学的思想——语用学思想史探索之一[J];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2 李小芬;《Doing Pragmatics语用学入门》简介[J];语言研究;2003年02期
3 谢朝群;中国语用学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会议纪要[J];现代外语;2005年01期
4 ;中国语用学研究会第二届年会在福建师大举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2期
5 ;《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简介——人类基本生存状态的哲学与语用学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廖巧云;;语用学研究的新范式——《民族语用学》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06期
7 龙桃先;;语用学的起源和发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9期
8 徐盛桓;;《语用学纵横》序[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第十二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年会征文通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04期
10 ;第十二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年会征文通知[J];当代修辞学;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根辉;李德华;尉迟治平;;形式语用学研究状况与展望[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曾文雄;;对比语用学研究思考[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朱建平;;从语形学、语义学到语用学[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4 王佳音;;妙用指别语的“言外价值”——基于语用学的思考[A];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研究——第二届中西语言哲学高层论坛暨纪念索绪尔逝世100周年论文集[C];2013年
5 马林;;论意义的渐进过程[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即将召开的会议[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1期[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记者 徐川山;扎实推进中国的语用学研究[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2 夏中华 渤海大学文学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语用学与哲学的内在关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记者宋晖 通讯员张新红;语用学研究趋向多元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 毛延生;语用学研究要有本土文献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向明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困境求变”:语用研究的经济分析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李丹弟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词汇语用学:揭示词汇的认知语用属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辜筠芳;哈贝马斯规范语用学视野下的课堂对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姚鸿琨;词汇语用学之阻遏现象新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强;皮尔士实用主义思想对语用学起源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马玲玲;科米萨罗夫的翻译语用学思想探微[D];燕山大学;2010年
3 吴芸;条件节“バ·ト·タテ·ナテ”的语用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赵军;语用学论文摘要的互文分析[D];湘潭大学;2008年
5 曲凡宁;中韩指示现象的语用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陈瑾;民族认同的语用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健;新闻语体翻译的语用学方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梁萍;商务环境中汉英称赞语的语用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9 曾玉洁;价格标示与价格词语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叶仕燕;小说影射的语用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78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78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