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南夏-叶斯柏森论争”多棱透视
发布时间:2017-10-06 03:42
本文关键词:“索南夏-叶斯柏森论争”多棱透视
【摘要】:"格"识别的标准问题堪称语言学史上一桩公案,在以英国学者索南夏与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各自为代表的两大阵营之间展开持久论战。索南夏在当今语言学界知者寥寥,但"灵魂"与时俱进,其提倡的有关格位术语至今依然通用。叶斯柏森著作拥有庞大读者群,其格位观点在为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但他将词品划分方式移用于格位分类这一做法并未赢得广泛接受,其创设的部分术语也未能为普通语言学所接受。本文回顾这场论战背景,评析双方论点,探析论战背后的深层动因,力图还原论战全过程,从而说明学术的钟摆总在摇晃中寻找平衡,任何绝对主义观点及其处理方式均难经受历史长河之涤荡。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格(位) 形式 意义 索-叶论争
【基金】:南京财经大学2015学年教改项目“苏格拉底问答法对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效验”(JGY1529)部分成果
【分类号】:H0-0
【正文快照】: 0引言“格”(另译“格位”)的识别标准问题在语言学史上曾是一桩公案,在以英国学者索南夏与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各自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展开持久争辩。奥托·叶斯柏森(Otto Jespersen,1860—1843,下称“叶氏”)如今在语言学界家喻户晓,其论争对手爱德华·索南夏(E.A.Sonnensc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高远;郭威;;叶斯柏森其人其学在中国——纪念语坛先哲叶斯柏森逝世70周年[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刘爽;;叶斯柏森语言演进理论研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俞敏;;叶斯柏森[J];国外语言学;1980年03期
4 冯志伟;;重温叶斯柏森的语言学理论[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年02期
5 邓文韬;戴毓庭;;以级差理论析叶斯柏森之连系式名词[J];飞天;2012年08期
6 张高远;;“叶斯柏森”课题——理论意义、学术价值、研究可行性及预期成果[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7 张高远;刘斌河;;承前启后 历久弥新——奥托·叶斯柏森语法论著蠡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8 张高远;陈芙蓉;;传统与现代之间——叶斯柏森语法论著评析[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9 李朝;叶斯柏森论语言的变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6期
10 黄弋桓;肖娅曼;;叶斯柏森论语言的起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方;叶斯柏森:语言学界的泰山北斗[N];中华读书报;2013年
2 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 郭威;王力与叶斯柏森的实证主义倾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本文编号:980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80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