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亟需语言资源的互联互通
本文关键词:“一带一路”亟需语言资源的互联互通
【摘要】:语言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一带一路"语言资源建设应该覆盖沿线国家全部语种,从语言资源的开发、共享与应用三个层面出发,组织实施"一带一路"的语言资源库工程、语言文化博物馆工程和"语言通"工程,更好地服务互联互通、国家安全、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为了全方位构建"一带一路"语言资源建设的系统工程,一要进行战略规划,二要整合现有资源,三要开展跨国合作,四要运用前沿技术。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语言资源 互联互通 语言通
【分类号】:H002
【正文快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1。随着“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的提出,语言的重要功能愈加凸显。“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是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五大领域的互联互通。“五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建勤;;美国“关键语言”战略与我国国家安全语言战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骥;王建勤;;国际汉语教育制度安排与产业发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鲍秋红;;从文化在当今国际政治格局中的作用看汉语国际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张西平;;简论中国国家外语能力的拓展(连载一)[J];国际汉语教育;2011年03期
4 张译方;金晓艳;;国外维护语言安全的经验与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5 舒莹莹;;美国外语政策对汉语国际教育课程实践的影响[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6 曹霞;;浅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文化素养的培养[J];汉字文化;2011年05期
7 王华丹;;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谈国家安全对外语能力建设的需求[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王淑莉;;我国外语语种的现状与需求分析[J];价值工程;2011年35期
9 李宇明;;提升国家语言能力的若干思考[J];南开语言学刊;2011年01期
10 宁继鸣;王海兰;;政府对个体语言技能资本投资的影响[J];理论学刊;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建勤;;语言问题安全化与国家安全对策研究[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张西平;;简论中国国家外语能力的拓展[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3 李宇明;;中国语言生活的时代特征[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Ⅲ[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盛译元;美国高校汉语教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3 李艳红;美国关键语言教育政策的战略演变[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方颖;汉语国际推广的双赢取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朱家治;国家安全视角下的韩国外语教育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李宇;对外汉语电视教学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徐海燕;国家安全视野下的美国汉语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曲云云;语言与国家安全: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外语政策研究及启示[D];宁夏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门洪华;;“安全困境”与国家安全观念的创新[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评论员 刘晗;[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琴甫;;正确把握执法监管尺度 积极推进互联互通工作[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迎会;;互联互通在电信业中的地位[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晓虎;;论互联互通网间话务特性[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戴晓艳;;电信业重组后实现网间互联互通的途径[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浅析我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的实施与发展[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昊;王虎;;电视台节目生产相关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技术分析[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07年
7 张秉涛;;GSM-R网络建设与互联互通[A];GSM-R移动通信及无线电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陈晶;;河北省网间结算及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维护管理创新[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于鹏飞;吕少影;喻强;黄治;陈伟;任杰;;电力EPON系统互联互通的研究与实现[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杨志洁;;谈网间接口局的维护与管理[A];“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吉林省第三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小龙;电信网互联互通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李楠;中国电信产业互联互通接入定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3 唐睿;基于区域性垄断下互联网互联互通双向接入定价的规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4 房林;网络产业互联互通的接入定价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一峰;中朝互联互通战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梁曦;电信互联互通监管现状分析与发展前瞻[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3 尤淑艳;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的分析和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彭士涛;河北省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霍娜;我国电信网互联互通的价值、利益分配和决策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6 胡钢;中国电信业互联互通监管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7 武君;互联互通比较法研究及热点问题探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8 张国华;我国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管问题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刘凤;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立法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10 金英实;通信网间互联互通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84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84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