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语动词“t∫iqmαq”多义范畴的语义延伸机制
本文关键词:维吾尔语动词“t∫iqmαq”多义范畴的语义延伸机制
【摘要】: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视域出发,借助意象图式理论、隐喻机制理论及转喻机制理论,探析维吾尔语动词"t∫iqmαq"的多义范畴产生的语义延伸机制,旨在揭示"t∫iqmαq"语义网络的形成过程及其相关义项之间的关联性。
【作者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关键词】: 多义词 意象图式 隐喻 转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维吾尔语外来词研究”(08BYY065)
【分类号】:H215
【正文快照】: 1.引语一词多义(polysemy)是自然语言中的普遍现象,指一种词汇形式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义项。众所周知,语言产生之初都是单义的,即一个词对应一个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新事物、新观念或新经验层出不穷,范畴化、概念化需求及语言经济原则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美嘉;牟为姣;;从认知角度看二人转人物描写隐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陈道彬;;英汉句法结构顺序象似性的认知表征[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姜晖;;概念隐喻理论:质疑与发展[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谢世坚;刘希;;概念隐喻视角下《李尔王》傻子角色的隐喻修辞[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5 朱毅;赵江洪;;基于原型理论的汽车造型认知研究[J];包装工程;2014年06期
6 栗梦卉;;象似性理论指导下许渊冲《离骚》英译对比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杨莉;岳雪莉;;对俄罗斯电影《活着》的文化解读[J];电影文学;2014年03期
8 邹幸居;;汉语古诗中的重标记脚本及其翻译[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9 冯雪红;戎林海;;原型义项排列法在综合类英汉词典编纂中的使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10 王颖;;《红楼梦》女性诗词的隐喻识解[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阳;;大学英语网考背景下跨文化语言能力及培养研究[A];软科学论坛——能源环境与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2 张丽;;“美丽天津”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对外宣传策略——以认知图式的构建为视角[A];科学发展·协同创新·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4年
3 蒋东旭;;传播研究的起点:作为传播主体的人、人的认知与传播[A];中国认知传播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4 赵永峰;;体验认知视角下的传播研究——以CCTV和CNN索契冬奥会报道为例[A];中国认知传播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荣;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语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周晓燕;汉语动物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何立民;湖南晈沙走櫖j三WT3|!,
本文编号:991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91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