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位组合的对立异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义位组合的对立异化研究
【摘要】: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现代汉语义位组合的对立异化现象归纳为情态对立、数极对立、方向对立、结果对立四种类型,并发现该现象具有渐进性与层次性、不平衡性、渗透性、普遍性等特点。文章还尝试从认知语义学凸显和视角的角度对该语义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义位组合 对立异化 反训 反义同词
【基金】: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HB15YY02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36.2
【正文快照】: 一引言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种特殊的语义现象,同一个义位在不同的义位组合中语义却是相反、相对的。如,“斗”在“斗胆、斗印、斗碗、斗石”等组合中的意义为“大”,在“斗室、斗舍、斗城、斗门、斗船”等组合中的意义为“小”;“传统”在“传统工艺、传统剧目、传统友谊”等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树先;;词义发展论说[J];汉语学报;2011年03期
2 李晋霞;;《现代汉语词典》的词义透明度考察[J];汉语学报;2011年03期
3 袁世旭;张志毅;;义位组合的体点规则研究[J];汉语学习;2014年03期
4 伍铁平;论反义词同源和一词兼有相反二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年02期
5 伍铁平;再论词义向其反面转化和一个词兼有相反的两个意义(上)[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6 伍铁平;再论词义向其反面转化和一个词兼有相反的两个意义(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7 师璐;;同词反义的认知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红;;浅论《红楼梦》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林晓纯;;商务信函中英语模糊语言的语用翻译策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3 胡健;试论模糊语义的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4 李萍,郑树棠;中英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探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周方珠;;论元散曲翻译中的模糊再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褚雅芸;;《红楼梦》中模糊修辞的运用及两种英译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秦勃;;谈翻译中模糊对等的必要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陈亚琼;;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朱海燕;;探析《老人与海》中文学语言的模糊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王永忠,潘安;汉语成语中数字模糊性的理解及其行文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红艳;;非范畴化视角下的多义性分析[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琛;;简析英语模糊语言的语用价值[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项秀珍;;外交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人际意义——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邹玉婷;;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言及其翻译策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5 夏远利;;法律语言中词语的模糊语义现象及其翻译原则[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6 朱国廷;;试论模糊学在高考作文判卷中的价值与应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7 胡敏;;词义模糊与教学(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黄菊;;法语广告语言中的模糊现象及其语用功能探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胡伟丽;;从《红楼梦》译本看模糊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润生;;试论新词新义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从新词语“猛料”说起[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可兴;生成性体育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步连增;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量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林;基于语料库的国际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骆忠武;外交歧义:特点及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代秋亚;英语幽默中的语用模糊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慧宇;英语面试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肖遥遥;中文手机短信语言模糊性的语用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房芳;标记性:《血色浪漫》中玩笑话语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江媛;二语习得论文英语摘要中遁言使用对比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汪玲玲;包含数目词的汉语四字格成语语义模糊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雪丽;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郑媛馨;英语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及其在《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生,黄建宁;近二十余年以来"反训"研究综述[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林仲湘;反训研究的意义及反训的成因[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3 黄树先;;比较词义研究:“薪柴”与“燃烧”[J];汉语学报;2008年04期
4 王树斋;汉语复合词词素义和词义的关系[J];汉语学习;1993年02期
5 杨振兰;试论词义与语素义[J];汉语学习;1993年06期
6 蔡如岩;反训内部的词义引申规律初探[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7 邢公畹;;汉台语比较研究中的深层对应[J];民族语文;1993年05期
8 黄树先;;服饰名和身体部位名[J];民族语文;2009年05期
9 王寅;认知语义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董秀芳;;整体与部分关系在汉语词汇系统中的表现及在汉语句法中的突显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厚尧;汉语双音复合词的词义与语素义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艳华;义位的义域[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解海江,张志毅;谈《现汉》对义位褒贬陪义的标注[J];辞书研究;2003年06期
3 解海江,苏永青;汉语方言义位陪义的差异[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安华林;多义词的义位及其关系[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章黎平,解海江;汉语方言义位的义域差异[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解海江;李如龙;;汉语义位“吃”普方古比较研究[J];语言科学;2004年03期
7 夏中华,刘吉艳;汉语流行语词语义位的相似转移分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王占馥;;特定语境中的义位变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9 王春磊;杨蕾;;“绿”的义位结构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王春磊;杨蕾;;“绿”的义位结构分析[J];淄博师专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轶 吉林大学文学院;情感类义位的范围与分类献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琳娜;清代新词新义位发展演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于屏方;动作义位释义的框架模式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3 王晓鹏;甲骨刻辞义位归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黄红娟;汉语词汇负面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海江;汉语方言义位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科;汉语中“悲伤”类义位的理据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王兴隆;辞书义位描写要素结构三分研究[D];鲁东大学;2008年
4 张林;先秦至六朝纺织类词语搭配及其义位组合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5 王芳;“厚薄”、“轻重”两组形容词性状范畴类义位的历时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袁庆;“清洗”范畴诸义位意义结构的历时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杜珍珍;从词汇石化现象谈义位的民族性[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悦增静;《论语》反义词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9 阮芳清(NGUYEN PHUONG THANH);汉越视觉动词语义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杨啸;清代“给”字句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91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991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