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从文学手法看华兹华斯抒情诗特点

发布时间:2017-10-14 15:18

  本文关键词:从文学手法看华兹华斯抒情诗特点


  更多相关文章: 华兹华斯 彭斯 最小文学手法 整一文学手法 文本文学手法


【摘要】: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者,1798年他与柯尔律治合作出版的《抒情歌谣集》被看做是浪漫主义诗歌在英国兴起的标志。关于他的诗歌及诗歌理论研究历来很多,本文将采用符号结构诗学方法,以彭斯抒情诗为参照,具体讨论华兹华斯抒情诗的特点。相对于彭斯诗歌而言,华兹华斯诗歌更含蓄、有哲理,或许这是大多数读者共有阅读经验,究竟为什么含蓄、有哲理?很多读者未必深究其中所以然,本文用符号结构方法尝试破译华兹华斯抒情诗这一特点,即他究竟用了哪些手法使其抒情诗具有含蓄、哲理特点。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最小文学手法出发考察华兹华斯和彭斯部分抒情诗文本,比较分析华兹华斯与彭斯抒情诗最小手法特点。通过最小文学手法考察,我们可以看出,华兹华斯抒情诗较多使用叙述和描写的手法,较少使用抒情的手法;彭斯的抒情诗较多使用抒情的手法。华兹华斯诗歌议论使用多于彭斯诗歌。从华兹华斯叙事诗最小手法来看其抒情诗,可知相对于叙事诗大量的叙事,抒情诗更多使用描写的手法,相同的是都较少使用抒情手法。第二部分:从整一文学手法以及文本结构布局出发,考察华兹华斯和彭斯部分抒情诗文本,比较分析华兹华斯和彭斯抒情诗整一文学手法以及诗歌文本结构布局特点。在整一文学手法层面,华兹华斯的抒情诗主要由自然意象构成,文本布局上通常由若隐若现的叙事线索连缀诸自然意象以及内心意象,自然意象大多由自然风景描写和人物描写构成,内心意象大多由议论、心理描写和间接抒情构成;彭斯的抒情诗诗歌文本结构布局诸自然意象大多没有叙事线索,主要由诗人内在情感连缀,此外,内心意象较多由直抒胸臆构成。从华兹华斯叙事诗整一手法及文本结构布局来看其抒情诗,叙事诗以事件为主,抒情诗以意象为主;叙事诗结构布局较抒情诗复杂,抒情诗大多是由自然意象到内心意象。
【关键词】:华兹华斯 彭斯 最小文学手法 整一文学手法 文本文学手法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561.072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9
  • 绪论9-20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9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9-17
  • (三)研究方法及相关术语概念17-18
  • 1.研究方法17-18
  • 2.文学手法三大层级18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18-20
  • 一 最小文学手法20-78
  • (一)最小文学手法类型20-34
  • 1.描写(30 个)20-25
  • 2.叙述(17 个)25-28
  • 3.议论(17 个)与抒情(10 个)28-31
  • 4.最小手法混用(18 个)31-34
  • (二) 华兹华斯爱情诗最小手法组合34-45
  • 1.《路易莎》最小手法组合34-38
  • 2.华兹华斯《我曾经体验过一段奇异的激情》最小手法组合38-42
  • 3.华兹华斯与彭斯爱情诗最小手法比较42-45
  • (三) 华兹华斯自然诗最小手法组合45-66
  • 1.华兹华斯《水仙》最小手法组合45-48
  • 2.华兹华斯《丁登寺》第一、四诗段的最小手法组合48-63
  • 3.华兹华斯与彭斯自然诗最小手法比较63-66
  • (四) 从华兹华斯叙事诗看抒情诗最小手法66-78
  • 1.《我们有七个》最小手法类型66-69
  • 2.《我们有七个》最小手法组合69-75
  • 3.《迈克尔》段十最小手法考察75-78
  • 二 整一文学手法及文本结构78-117
  • (一)整一文学手法类型78-81
  • (二) 文本文学手法类型81
  • (三)华兹华斯爱情诗整一手法组合及文本结构考察81-85
  • 1.华兹华斯《路易莎》整一手法组合及文本结构考察81-82
  • 2.华兹华斯《我曾经体验过一段奇异的激情》整一手法组合及文本结构考察82-84
  • 3.华兹华斯与彭斯爱情诗整一手法组合及文本结构比较84-85
  • (四)华兹华斯自然诗整一手法组合及文本结构考察85-93
  • 1.华兹华斯《水仙》整一手法组合及文本结构考察85-86
  • 2.华兹华斯《丁登寺》整一手法组合及文本结构考察86-91
  • 3.华兹华斯与彭斯自然诗整一手法组合及文本结构比较91-93
  • (五) 从叙事诗看抒情诗整一文学手法及文本结构93-117
  • 1.《我们有七个》整一文学手法组合及文本结构93-95
  • 2.《迈克尔》整一文学手法组合及文本结构95-117
  • 结语117-120
  • 参考文献120-125
  • 附录一: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125-126
  • 附录二:手法登陆表126-148
  • 附录三:译文148-166
  • 致谢166


本文编号:1031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031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5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