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如何“跨国”——当台湾文学遇上华语语系
本文关键词:“本土”如何“跨国”——当台湾文学遇上华语语系 出处:《华文文学》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从华语语系概念的生成和传播入手,连结近三十年来台湾文学研究在本土深耕的成果与局限,重点考察"华语语系"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话语引入台湾后,与"台湾文学"学科之间产生的互动,辨析其论述理路内在的一致性,即在"准国族"话语失效之后,寻求一种后殖民式的多元认同的可能。然而这种横向连结的跨国图景是否足以超克"帝国逻辑",笔者认为是存疑的,华语语系理论也尚不足以显现出其"通俗世界主义"的未来愿景。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206.7
【正文快照】: 华语语系(Sinophone)一词虽非史书美首创,但作为一个新的海外汉学术语得以传播扩散至全球无疑始于史书美的专著《视觉与认同:跨太平洋华语语系表述·呈现》(Visuality and Identity:Sinophone Articulations Across the Pacific,2007),以及由她主编的论文集《华语语系研究: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俊;拓展·发现·提升──2000年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综述[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年02期
2 李诠林,倪金华;福建省十·五规划课题“日本的台湾文学研究”及其衍题述要[J];华文文学;2002年05期
3 陈思和;许俊雅和她的台湾文学研究——《美丽岛面面观》序[J];华文文学;2002年05期
4 沈艺虹;“闽文化与台湾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华文文学;2002年05期
5 刘俊;台湾文学:语言·精神·历史[J];读书;2004年01期
6 钱虹;海峡两岸的台湾文学研究[J];学术研究;2004年08期
7 肖成;90年代以来台湾文学发展的新状况[J];华文文学;2004年05期
8 古远清;;做一个有个性的台湾文学研究工作者——台版《分裂的台湾文学》后记[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年04期
9 ;“海峡两岸台湾文学史学术研讨会”在厦门举行[J];华文文学;2005年06期
10 陈茗;;台湾文学的源头与两岸文学互动——读台湾学者杨若萍博士《台湾与大陆文学关系简史》[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古远清;;天南地北的台湾文学——新世纪台湾文学的走向[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张羽;;寻找彼岸的视点——台湾学者对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之评论的考察报告[A];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5年庆暨台湾研究的基础与前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古远清;;做一个有个性的台湾文学研究工作者——台版《分裂的台湾文学》后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4)[C];2005年
4 朱双一;;闽南方言在台湾文学中的应用[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5 张羽;;台湾文学史的“乡土文学”与“本土文学”的研究[A];守望与传承——第四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宗法;;台湾文学创作的中外文化渊源[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7 朱双一;;台湾文学“现代性”研究的提出及学术回顾[A];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5年庆暨台湾研究的基础与前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泉;;台湾文学研究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影响[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9 朱双一;;中国新文学思潮脉络在当代台湾的延续[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计璧瑞;;日据台湾的语言殖民和语言运动[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叶岗;探寻台湾文学的源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古远清;台湾文学身份认同的裂痕[N];文学报;2014年
3 古远清;台湾文学:用政治天线接收文学频道[N];文学报;2014年
4 陈玉;专家学者研讨台湾文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5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双一;台湾文学研究也应多元化[N];人民政协报;2011年
6 黄德志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台湾文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福建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 陈舒R,
本文编号:1336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336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