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与元杂剧《灰阑记》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1-03-30 07:20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兴起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经过长期的发展,比较文学已经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其研究对象,简而言之即各种文学关系,尤其是跨民族跨文化的文学关系。旨在探讨在不同文化土壤中生长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的历史、现状和可能性。本文将从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出发,对中国元代剧作家李行道的《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和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进行比较研究。“二母争子”的主题在许多中西方经典中皆出现过。《灰阑记》作为元杂居“包公戏”中经典一则广为流传,后传至欧洲。布莱希特所作的《高加索灰阑记》正是收到了前者的影响。布氏借用李之《灰阑记》的故事框架,赋予这一古老故事新的灵魂。然布莱希特与中国的渊源并远不止如此,他对中国的舞台艺术实践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在中国古典戏剧表演中已经存在了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他十分推崇中国诗人白居易,墨子和道家的老庄哲学也在《高加索灰阑记》中有所体现。两部作品,皆是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阴暗面,后者更隐含其政治愿望和态度。布莱希特对中国事物的接受,凭借的是批判性的选择,因此他将中国《灰阑记》的主旨反其意而用,以通过戏剧实现他的教育目的。同一主题,由不同年代不同民族的两位剧作家分别演绎,诠释的主旨却大相径庭。在李氏之灰阑记中,以血缘为纽带的亲情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布莱希特反其道而行之,更加注重母性的社会意义,将母爱与血缘分割开来,主要人物也被赋予了其阶级特性,值得深思。本研究主要通过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接受研究、比较文化等研究方法,结合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相关理论,分析两部作品中文学现象之异同,着重通过对“异”的分析研究布莱希特对中国《灰阑记》的改作。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106.3-03
本文编号:1337532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106.3-03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摘要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新;;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灰阑”——谈英译本《灰阑记》对中国文化的接受[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钟鸣;;跨文化传播与主题变奏——以《灰阑记》为例[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安国梁;《灰阑记》和《太原狱》异同论[J];中州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4 周敏;;《灰阑记》与《高加索灰阑记》比较[J];戏曲研究;1998年00期
5 鄢烈山;;从《灰阑记》到《霸王别姬》——“翠屏居”公案之我见[J];杂文选刊(上半月版);2006年11期
6 谭汝为;《灰阑记》断狱思维漫谈[J];阅读与写作;2001年03期
7 曲德来;关于元杂剧《灰阑记》的来源问题[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03期
8 陈显军;应娜琳;;论中西“灰阑故事”情节发展模式之异同[J];名作欣赏;2011年23期
9 乔素英;;简论元杂剧《灰阑记》改编中的再创造[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10 陆力;两部《灰阑记》之比较[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多智;克拉邦德与《灰阑记》的转译和变异[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马玉倩;布莱希特《高加索灰阑记》与元杂剧《灰阑记》之比较[D];南昌航空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337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337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