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从《松浦宫物语》中的长安地名看《长恨歌》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28 02:21

  本文关键词:从《松浦宫物语》中的长安地名看《长恨歌》的影响 出处:《中国比较文学》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松浦宫物语》 《长恨歌》 长安 汉籍接受 异国想象


【摘要】:日本镰仓初期古文献《松浦宫物语》以遣唐使的渡唐遭遇为主线,日本学者认为物语中描写战乱的新鲜构想,应源于作者对平安末期乱世的记忆与体验,但若从中日比较文学的视角剖析,则会发现,物语不仅沿袭了《长恨歌》中的诸多地名,甚至原封不动地挪用了"玄宗奔蜀"场景。然而,《长恨歌》描写地形的高度凝缩与省约,以及中国诗文惯用的夸张、铺陈、超现实等修辞手法,对于身处闭锁时代的镰仓文人而言,并非是一个能将异国地形有效视觉化的范本,因此《松浦宫物语》在描写长安地形时,尽可能地采用抽象词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日本想象中国的方法。
[Abstract]:Kamakura early ancient literature "matsura Monogatari" in the palace of Kentoushi Du Tang suffered as the main line, Japanese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concept of war story description fresh, originated from the memory and experience of the author at the end of peace in troubled times, but if the analysis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will be found, not only followed the story the "song" in many places, even misappropriation of "Xuanzong wholly intact Ben Shu" scene. However, the "song" description and highly condensed province terrain and Chinese about conventional poetry exaggeration, Pu Chen, surrealism and rhetoric, for in the era of atresia Kamakura literati, is not an exotic terrain can be visually effective model, so the "loose Pu Gong story" in the description of Changan terrain when, as far as possible to the abstract vocabulary, which reflects the ancient Japanese imagination China method in a certain extent.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复旦文史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长安都市景观在日本古代文学中的衍生与流变研究”(编号15CWW00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2015M570317)
【分类号】:I106
【正文快照】: 日本平安朝自保元之乱(1156)始经平治之乱(1159),京都第一次沦为战场,武士开始对政治斗争的胜负起决定作用。及至源平合战(1180-1185)时平清盛烧毁东大寺,贵族们终于意识到古代国家就此终了,于是开始了对乱逆之世的不断哀叹,这种情绪以对唐土政治的乌托邦想象为载体,“渡唐物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硕;;沈复与蒲松龄女性观比较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2 刘洪强;;《周易·井卦》与《井底引银瓶》之关系探微——兼论《周易·井卦》对《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3 徐乐军;;论《香奁集》之于唐末诗坛的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周如月;;元稹悼亡诗研究中若干争论复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5 李汉南;;元稹、白居易唱和诗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6 段宗社;;“艳遇”原型的经典模式——金圣叹批《西厢记》“惊艳”一折细读[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晏萍利;;浅论陈寅恪“了解之同情”的文学批评观——以《元白诗笺证稿·艳诗及悼亡诗》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张煜;;白居易《新乐府》创作目的、原型等考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赵乐;;元白唱和诗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刘中文;论白居易对陶渊明的阐释与融化[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伊卫风;;安史之乱与“两税法”改革——唐德宗的政治技艺[A];财税法论丛(第14卷)[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5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傅绍磊;唐代后期政治与士风文风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刘衍军;诗可以群[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勋;唐代旅游地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谢志勇;逡巡于文与史之间:唐代传记文学述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士林;20世纪中国学人之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伍永晋;明清《西厢记》续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域铖;宋诗对白居易诗的受容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莉;唐元和时期音乐文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任立鹏;唐代宫廷消费问题初探[D];西北大学;2011年

6 张珂;中唐翰林学士诗歌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贾海涛;论韦苏州的生活观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8 张晓芝;李华古文创作与盛唐儒学觉醒[D];西南大学;2011年

9 易兰;论《源氏物语》对白居易诗歌受容[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武志龙;中国古代悼亡诗中意象体系及爱情婚姻思考[D];兰州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琦;人生物语[J];中国保安;2001年11期

2 都兴秋;风声物语皆真言[J];思维与智慧;2004年12期

3 於国瑛;;异彩纷呈的物语世界(9)——“源氏”后的大作——「狭衣物语」[J];日语知识;2010年10期

4 於国瑛;;异彩纷呈的物语世界(10) 文本纷杂的物语──「住吉物语」[J];日语知识;2010年11期

5 於国瑛;;异彩纷呈的物语世界(5)——平淡的好色物语「平中物语」[J];日语知识;2010年05期

6 於国瑛;;异彩纷呈的物语世界(8)——等待挖掘的前期「散逸物语」,

本文编号:1344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344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b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