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人格结构理论视角下《患难之交》的解读

发布时间:2017-12-29 00:16

  本文关键词:人格结构理论视角下《患难之交》的解读 出处:《语文建设》201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本我 自我 超我 《患难之交》


【摘要】:《患难之交》是威廉·萨默塞特·毛姆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本文通过人格结构理论解析了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的行为,为毛姆小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
[Abstract]:......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引言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在小说、诗歌等方面都颇有成就。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并深受读者的喜爱。《患难之交》是其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患难之交》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倒序的方法,运用“戏中戏”的方式为读者讲述了两个“伯顿”的故事,刻画了两个有着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岑汉成;;“超我”的缺场——精神分析视野下《情感教育》情节“非戏剧化”倾向探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2 杨洁;;本我与超我刀光剑影下的牺牲品——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重结构理论解析《一小时的故事》[J];青春岁月;2014年05期

3 徐源;史晓靖;;本我、自我、超我中挣扎的女人——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重结构理论解析弗朗西斯卡[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08期

4 刘萍;;本我自我与超我——《日用家当》中母女三人的心理人格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吴彩云;;自我·本我·超我的矛盾与冲突——《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詹米命运的心理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06期

6 李芳;任盈盈;;自我、本我与超我:迈克尔形象之解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6年S2期

7 谌晓明;;《喧嚣与骚动》:三兄弟与本我、自我和超我[J];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胡杰;;本我与超我较量下的牺牲品——《一小时故事》的心理学解读[J];唐山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陈佳佳;;探析《掘墓人》中“自我”被否定后的“超我”[J];青年文学家;2013年15期

10 邓胜立;蔡善文;;本我、自我、超我——《飘》中思嘉人物性格的分析[J];文教资料;2007年1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保丽;论爱伦·坡三篇小说中本我与超我的战争[D];安徽大学;2012年

2 杨爱玲;《赎罪》的弗洛伊德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潘瑜;弗洛伊德人格学说分析《我母亲之“罪孽”》的三个层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罗艳;本我与超我的冲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宋薇;《巴比特》中的叛逆与妥协[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6 刘瑞晴;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视角下的《小妇人》[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7 王珏;带有缺陷的超我:吉姆的悲剧解析[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48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348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b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