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堡垒》:静归中庸的德莱塞

发布时间:2017-12-31 05:31

  本文关键词:《堡垒》:静归中庸的德莱塞 出处:《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德莱塞 《堡垒》 中庸 自然主义 乌托邦


【摘要】:德莱塞的晚期作品《堡垒》超越了自然主义的范畴,阐释了静归中庸的德莱塞。德翁走过了从感悟"适者"到超越"适者"的历程,《堡垒》体现了诸多的中庸情结,堡垒苏伦阐释了道德感与物欲之"中"正,苏伦子女展现了中庸化的结局。《堡垒》所体现的中庸理念,是德莱塞最终归向和谐的内心的真实映照,亦给人类带来安宁的乌托邦之光。
[Abstract]:Dreiser's late work Fortress transcends the category of naturalism, and explains that Dreiser Deonne, who is still in the middle, has gone through the process from realizing the "fit" to transcending the "fit". "Fortress" embodies a lot of mean complex, Fort Suellen explains the moral sense and material desire of the "middle", Suellen children show the outcome of the mean. "Fortress" embodies the concept of the mean. It is the true reflection of Dreiser's ultimate return to a harmonious heart, and also brings peace to the human Utopia.
【作者单位】: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青年人文社科项目(13013YJC752041) 湖南省哲学社科项目(12WLH29)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美国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著作颇丰,“把自然主义阐释到极致”[1]433,产生了非凡的影响。而实际上,德莱塞复杂的成长历程,铸就的复杂性格和思想,是远非“自然主义”可以注释的。他努力创作《堡垒》,历时31年多,在自然主义、宗教归依与共产主义之间矛盾和徘徊,经历了自我思想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江柱;;德莱塞与《美国的悲剧》[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2 董淑铭;美国“民主”选举的实质──评德莱塞的《请君入瓮》[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3 徐玲;一个不能超越文化假定的作家——试评美国现代小说先驱西奥多·德莱塞[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4 杨金才;从货币、劳动与理想的关系看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J];国外文学;2002年04期

5 董靖历;西奥多·德莱塞与《美国的悲剧》[J];安阳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6 蒋道超;论德莱塞《“天才”》中的哲学沉思[J];外语研究;2002年05期

7 胡铁生;论德莱塞小说的悲剧性——透视美国政治制度下的人际关系[J];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05期

8 蒋道超;神之光的照耀——从《堡垒》看德莱塞与基督教文化[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蒋道超;;传统道德的终结——现代化与德莱塞小说中的伦理思想[J];外语研究;2006年01期

10 刘琳;;浅谈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崔秀兰;苑光辉;;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嘉莉形象新解[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兰守亭;德莱塞:美国文学的《最后一位巨人》[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齐宏伟 (南京师范大学);背向救渡,转身离去[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3 周力军;生活永远是美好的[N];中国审计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明丽;美国文学发展驱动力中的新闻因素[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世旺;对话:经济学视野里的德莱塞小说[D];湘潭大学;2004年

2 王潇琳;德莱塞小说中的城与人[D];上海大学;2011年

3 吴芹;德莱塞小说的悲剧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马秀丽;德莱塞长篇小说创作与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的消费文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马慧;德莱塞创作的现代主义特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邱晶;德莱塞笔下破碎的“美国梦”及其悲剧审美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付香媛;德莱塞小说非道德性人物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奇;笃信、质疑到重构:论德莱塞小说中的“强者”意识[D];江南大学;2011年

9 张丽;论德莱塞作品中的消费主义和宗教传统[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张海燕;论德莱塞小说的城市意象[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58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358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2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