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时代的文学镜像及其视觉归趋
本文关键词:图像时代的文学镜像及其视觉归趋 出处:《云南社会科学》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语言文字和图像文化的应运而生之间有着无可回避的默契,从"图"到"文"的更迭和演进被视为历史文明的重要进程。这也要求研究者既要从语言艺术的本体论视角也要从文化社会学的立场上来展开对图像的有效阐释,尤其是要从当下的"文学图像化"的社会现状判断进入"文学图像论"的学理分擘和例证,而"语象"概念无疑为研究"文学图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此外,图像本体的阐释路径解构了传统艺术活动当中的固有平衡,图像日益成为一种习焉不察的虚假意识形态,并为人们的现实遭逢设置了种种想象性关系。图像所建构出来的真实谎言,也引起人们对"观看之道"的再度审视。
[Abstract]:There is an inescapable tacit understanding between language and image culture. From "Picture" to "text" The change and evolution of image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process of historical civilization, which requires researchers to interpret images effective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ntology of language and art as well a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cultural sociology. In particular, it is necessary to judge from the current social situation of "literary image" into the "literary image theory" of the academic branch and examples. The concept of "linguistic image" undoubtedly provide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study of "literary image". In addition, the interpretation path of image ontology deconstructs the inherent balance in the traditional artistic activities. Image is becoming a kind of false ideology, and it sets up all kinds of imaginative relationships for people's reality. It also causes people to re-examine the way of watching.
【作者单位】: 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南大学文学院;《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后现代空间美学的关键词研究”(项目号:15CZW003) 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重点基金(皖教人[2014]181) 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国家非遗传承人口述史”(项目号:SK2017A03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106;J05
【正文快照】: 一、从“语象”到“图像”:文学的视觉属性和审美演进 语言文字和图像都是人类文明的记录载体,从羊皮卷、纸莎草记事以及后来的印刷术,语言叙事已成为文化思想传承的重要载体,山东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符码历来被视为华夏文字的雏形。而“图示”(ekphrasis)即为“图像造型的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钦忠;;艺术家作为图像生产者的人文职责[J];美术观察;2006年09期
2 周岚;;图像的思维解析[J];美苑;2007年06期
3 广曜;图像的危机及其挑战者——白廷图像学的意义[J];社会科学;2002年09期
4 常宁生;艺术史的图像学方法及其运用[J];世界美术;2004年01期
5 范景中;;《图像学研究》中译本序[J];新美术;2007年04期
6 W.J.T.米切尔;朱平;;文字与图像[J];新美术;2007年04期
7 杨贤宗;;切萨雷理帕的《图像学》[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年02期
8 尹德辉;;新世纪以来国内“图像”研究述评[J];文艺争鸣;2010年10期
9 杨庆峰;;论图像意识的特征、逻辑基础及局限[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10 朱淑姣;王宽宇;;图像学研究——图像学与图像志[J];大众文艺;2012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记者 薛倩;图像学为理解当代文化提供新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孙江萍;属于这个时代的图像[N];华夏时报;2002年
3 杨向荣;文学与图像关系的学理思考[N];文艺报;2010年
4 赵宪章 南京大学文学院;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向学理深层挺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付爱民;现代图像学引论[N];中国摄影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尹泓;飞天意象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娜;从眼睛到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周姗姗;神圣的疼痛-15世纪意大利圣徒受难图像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6年
3 黄玉根;图像与表演艺术关系初探[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4 罗伟;基于中国当代艺术图像视觉性结构的受众理解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5 刘媛;古代巴蜀祭祀文物图像的审美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6 詹恒;财神图像的现代商业数字化传播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7 周连华;古代鱼图像的信仰内涵与表现形态研究[D];山东艺术学院;2015年
8 石玩玩;图像帝国—论从传统绘画到当代艺术中的图像存在[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9 史怡然;篡改的语法——浅析图像时代下的图像“真实”和现实“真实”[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10 史国平;文学与图像的碰撞[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76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376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