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为医:《黑暗之心》的疗伤叙事与康拉德的精神救赎
本文关键词:以文为医:《黑暗之心》的疗伤叙事与康拉德的精神救赎 出处:《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文学人类学 治疗功能 叙事手法 康拉德 《黑暗之心》
【摘要】:文学人类学认为,治病疗伤是文学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文学创作与作家本人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作家的创伤书写往往就是他们的苦难情感宣泄。在《黑暗之心》中,小说人物马洛其实就是作者康拉德的化身,以马洛的视角所叙述的刚果经历以及那段痛苦的心路历程其实就是康拉德本人的生活和情感经历,其目的在于以文为医、自我治疗,通过创伤叙事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实现自我救赎。
[Abstract]:As one of the most basic functions of literature , literary anthropology holds that literature cre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uthor ' s own life experience , and the writer ' s traumatic writing is often the expression of their suffering . In the heart of the dark , the novel character Malo is the personification of his life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 The aim is to use the text as a medicine , self - treatment , through traumatic narration to obtain spiritual liberation and to realize self - salvation .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106
【正文快照】: 400715)《黑暗之心》是英国现代小说的先驱者约瑟夫·康拉德于1899年问世的著名小说,该书在1998年兰登书屋评选出的20世纪100部英语经典小说中被评为20世纪10部影响最深远的小说之一。作为一部体现了文化多元性的作品,《黑暗之心》在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众多读者和评论家关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蔡青;张洪伟;刘洋;;双重自我的剖析与探寻:《黑暗之心》解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06期
2 麦地娜·萨丽芭,叶舒宪 ,黄悦;故事语言:一种神圣的治疗空间[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苗苗;;隐喻治疗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7期
2 龙晓梅;;以文为医:《黑暗之心》的疗伤叙事与康拉德的精神救赎[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3 赵君仡;;“沉沦与救赎”——《黑暗的心》之二元对立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06期
4 黄洪玲;;论库尔兹与盖茨比的“了不起”[J];作家;2015年20期
5 万建中;;民间文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载体[J];新视野;2015年04期
6 王明贵;王小丰;;论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的概念及其价值[J];红河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7 王永军;;阿细祭火民俗文化场域中的壁画艺术研究——以云南省弥勒市西一镇红万村为例[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3期
8 陈银萍;;流动的故事 灵动的生命——从叙事治疗视角分析《鸡蛋的胜利》[J];名作欣赏;2014年24期
9 王永军;;阿细祭火民俗文化场域中的壁画艺术研究——以云南省弥勒市西一镇红万村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14年03期
10 陈思艮;;论康拉德《黑暗的心》的现代女性主义特征[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海平;康拉德《黑暗的中心》与种族主义之争[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1期
2 高继海;康拉德人格与作品的二重性[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燕;康拉德:“危险就在欧洲”[J];文艺争鸣;2004年06期
2 范丽萍;;青春的赞歌——谈康拉德的小说《青春》[J];语文知识;2007年04期
3 胡强;;康拉德研究在中国[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朱洪祥;;自我的成长 叙述的政治——全球化语境下的康拉德政治思想研究[J];名作欣赏;2009年29期
5 黄新辉;魏琼;;蛮荒与文明的较量——评康拉德的小说《进步前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6 谌华玉;;论康拉德小说的孤独主题:以《进步前哨》为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7 胡壮麟;谈康拉德的《黑暗的内心深处》[J];国外文学;1984年04期
8 ;跟随着康拉德去漂洋过海[J];文化译丛;1985年02期
9 高继海;康拉德人格与作品的二重性[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10 理查德·科尔;朱建迅;;康拉德的写作方式[J];文化译丛;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倩;;谈康拉德小说中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选择[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吴泽霖;;苏联东方学家康拉德对东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比较研究[A];东方丛刊(2000年第2辑 总第三十二辑)[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宁一中;康拉德与剑桥大学[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潘小松;童年的约瑟夫·康拉德[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记者 云也退;人类学家里的康拉德[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尤莼洁 孔令君;“一个人的交响乐团”现真身[N];解放日报;2010年
5 孙喜庭 实习生 侯颖 本报记者 李兵;德国老专家情系中国企业[N];锦州日报;2006年
6 章乐天;西方的目光,内观东方的心灵[N];经济观察报;2014年
7 陈侗;海洋中的文学[N];文汇报;2001年
8 云也退;他们憎恶生活[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9 刘蔚;惊涛骇浪中的百味人生[N];文汇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燕;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康拉德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2 王松林;康拉德小说伦理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美萍;康拉德与浪漫主义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强;“焦虑时代”中的“道德现实主义”[D];浙江大学;2006年
5 祝远德;他者之维[D];四川大学;2005年
6 庞伟奇;直面虚无的灵魂救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坚;康拉德小说的道德主题与现代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文军;自我、他者、世界[D];山东大学;2011年
9 邓颖玲;康拉德小说的空间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秀杰;康拉德小说的陌生化诗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露苹;康拉德《黑暗之心》中病态书写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李雪娇;康拉德非洲题材小说的文化身份建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宋宗伟;康拉德丛林小说中的救赎主题[D];延安大学;2015年
4 赵冠男;文明冲突中的道德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范敬敬;康拉德与老舍悲剧意识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张小丽;《自我、他者、世界:论约瑟夫·康拉德丛林小说中的双重性》(节译)中引语翻译实践报告[D];宁夏大学;2016年
7 周华;康拉德小说的精神家园探究[D];江南大学;2009年
8 单晓云;试论康拉德的文化身份与其小说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洪永娟;[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李丽芳;康拉德后殖民意识的双重性[D];南昌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94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394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