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山文化出版庄园的学术专著
本文关键词:香港大山文化出版庄园的学术专著 出处:《华文文学》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高行健 文化出版 荒诞派戏剧 小说论 中国情结 庄园 刘再复 大山 诺贝尔文学奖 个体主义
【摘要】:正日前,香港大山文化出版社推出庄园的学术专著《个人的存在与拯救——高行健小说论》,由朱寿桐作序。该书列入"高行健研究丛书"系列,由马悦然当顾问、刘再复和潘耀明当主编。此丛书2011年正式推出,至2017年共出版了6部。高行健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汉语作家,也是中国当代最具现代意识的作家。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他率先出版的论著《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就一纸风行,而他个人则以"荒诞派戏剧先锋"备受瞩目。离开中国大陆之后,他没有被"中国情结"所迷惑,而是以清明和理性继续发出"个人的声音"。高行健始终顽强地向着个体主义
[Abstract]:Just a few days ago, Hong Kong Dashan Culture Publishing House published the Manor's academic monograph "personal existence and Rescue-Gao Xingjian's Fiction Theory", which was written by Zhu Shoutong. Ma Yuelan as an adviser, Liu Zaifu and Pan Yaoming as editor-in-chief. The series was officially launched in 2011 and has been published six times up to 2017. Gao Xingjian is the first Chinese writer to win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As early as -20s, he published his first book "A preliminary study of Modern Fiction skills", which was popular on a piece of paper. However, he has been highly regarded as "the Pioneer of the absurd". After leaving mainland China, he was not bewildered by the "Chinese complex". Instead, Pure Brightness and reason continue to give out "personal voices." Gao Xingjian has always been tenacious toward individualism
【分类号】:I565.074
【正文快照】: ~~香港大山文化出版庄园的学术专著@伊人正日前,香港大山文化出版社推出庄园的学术专著《个人的存在与拯救——高行健小说论》,由朱寿桐作序。该书列入"高行健研究丛书"系列,由马悦然当顾问、刘再复和潘耀明当主编。此丛书2011年正式推出,至2017年共出版了6部。高行健是第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再复;;走出二十世纪——高行健《论创作》序[J];华文文学;2010年06期
2 温金英;;从风格型人物看高行健创作[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19期
3 刘再复;;十年辛苦不寻常——高行健获奖十周年感言[J];华文文学;2010年06期
4 刘再复;潘耀明;;《高行健研究丛书》总序[J];华文文学;2010年06期
5 刘再复;;高行健近十年著作年表及获奖项目[J];华文文学;2010年06期
6 刘再复;;高行健的自由原理[J];华文文学;2012年03期
7 刘再复;;世界困局与文学出路的清醒认知——高行健《自由与文学》序[J];华文文学;2013年05期
8 李泽厚;;四星高照,何处灵山——2004年读高行健[J];华文文学;2013年05期
9 刘再复;;高氏思想纲要——高行健给人类世界提供了什么新鲜的思想[J];华文文学;2012年03期
10 刘剑梅;;现代庄子的凯旋——论高行健的大逍遥精神[J];华文文学;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骆锦芳;;挑战传统:论荒诞派戏剧及其艺术[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长海;布莱希特与贝克特之后[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钊;无所不在的叙述者与旁观者[D];南京大学;2016年
2 李娜;高行健长篇小说的艺术形式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4年
3 陆展;1980年代高行健探索戏剧的接受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4 李彩虹;流亡与探求的追寻之旅[D];西北大学;2007年
5 丁凯;荒诞派戏剧艺术渊源探究[D];江南大学;2009年
6 纪文光;论“笑”在荒诞派戏剧中的审美意味[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雪梅;荒诞派戏剧中的狂欢因素[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董娟;法图荒诞派戏剧在中国的接受[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9 张雪莲;荒诞派戏剧的戏剧文体会话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周治家;含混的魅力——论荒诞派戏剧的语言特色[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06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andaiwenxuelunwen/1406031.html